伐木丁丁秋满山,诗筒忽到与开颜。
当时有客谙花洞,此地经年上竹关。
绝域尚怀身倚剑,深居曾梦手持环。
文章政类龙多变,识察能通豹几斑?
【注释】
和柳提学赠危太朴:柳大中,字子厚,号竹溪,四川成都人,明末清初诗人,与王渔洋并称“竹溪二友”。此诗是柳大中为朋友危太朴写的送别诗。柳大中曾官至御史,后归隐于蜀中。
丁丁:砍伐声。
诗筒:盛诗的竹筒。
开颜:笑颜。
花洞:地名,在今四川灌县西,有李白题诗刻石。
竹关:指蜀地的剑阁,因地处险峻,易守难攻而得名。
绝域:边远之地。
身倚剑:形容志向高远。
手持环:环,即佩环,古代用以装饰或作为佩饰的圆形物。手持环,比喻手执兵权或指挥棒之类。
文章政类龙多变,识察能通豹几斑:意思是说,文章写得像龙一样变化多端。
【赏析】
柳子厚(1617-1684),名大中,字子厚,号竹溪居士,又号东园先生。四川省新繁县人。明崇祯十二年(1639年)进土,授行人司行人,后弃官归田。明亡后,隐居于四川成都。清康熙元年(1662年),起复为福建道监察御史,历官陕西按察使、山西布政史、两江总督等职。工诗文,善书画。尤长骈体文。与王渔洋齐名,有“竹溪二友”之称。著有《柳河东集》。
这首诗是作者在友人危太璞离别之际所作,表达了作者对其的依依惜别之情,同时寄托着对友人前程的祝福。全诗以送别为线索,通过描写友人归途中所见的自然景观以及所思所想,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深切思念和美好祝愿。
首联“伐木丁丁秋满山,诗筒忽到与开颜。”描述了友人归途所见的景象。秋风萧瑟,山林苍凉,但此时却传来了诗筒的声音,令人惊喜不已。这两句描绘了一幅秋日山间送别的画面,生动地表现了作者对友人归途的深情期盼。
颔联“当时有客谙花洞,此地经年上竹关。”进一步描绘了友人归途中的所见所感。当年曾在花洞中相识的朋友已经离去,而如今又回到了这片曾经共度时光的地方,不禁让人感慨万千。这里的“经年”,指的是经过漫长的岁月。
颈联“绝域尚怀身倚剑,深居曾梦手持环。”则更加深入地表达了作者对友人归途的担忧与祝福。虽然身处绝域之地,但依然不忘自己曾经拥有过的权力与地位;而在深宅之中,也曾梦见手持权杖、指挥千军万马的英雄气概。这里运用了典故,将“倚剑”与“持环”相联系,既表达了对友人过去辉煌成就的怀念,也表达了对其未来前程的美好祝愿。
尾联“文章政类龙多变,识察能通豹几斑?”则总结了全文。作者用“龙”、“豹”这两个形象来比喻友人的才华与能力。龙象征着威严、强大、变幻莫测的力量;豹则代表着敏捷、灵活、敏锐的感觉。这两句诗既赞美了友人的高洁品质和非凡才能,又表达了对其未来前途的无限期许和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