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声随雨动谯门,颇似听泉宿楚原。
客里青灯如骨肉,独能相待向黄昏。

《池馆夜坐听雨》是宋代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此诗通过写听雨情景,表达了作者在寂寞中对朋友的思念之情。

诗句:

  • 更声随雨动谯门,颇似听泉宿楚原。
  • 客里青灯如骨肉,独能相待向黄昏。

译文:
更鼓的声音随着雨滴敲打着城门,好像泉水在黑夜中的楚地原野上回响。
我孤独地坐在客舍里,灯光照亮着我与自己的影子,就像亲人一样。只有在这样的时刻,我才能感受到你的陪伴。

注释:

  • 更声:古代夜晚报时用的鼓声。因有十二时辰之分,所以称为“更”。
  • 池馆:指书斋,也泛指居室、居处。
  • 宿楚原:形容夜深时的宁静与幽远。
  • 客里:诗人客居他乡的居所。
  • 青灯:青色的灯火。古人常用来比喻孤独和寂寞。
  • 骨肉:这里指的是亲朋好友或知心人,比喻亲密无间的关系。
  • 黄昏:傍晚时分,通常指日暮或日落之时。

赏析:
这首诗以静夜之中的听雨为背景,通过对声音、色彩、情感等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寂寞,以及他对远方故人的深深思念。诗中的“更声随雨动谯门”描绘了深夜时分,雨声和更声响起,给人一种寂静而深沉的感觉;“颇似听泉宿楚原”则进一步渲染了夜晚的宁静与深远,仿佛置身于楚地的原野之上,聆听那如泉般清澈而又悠长的雨声。

“客里青灯如骨肉”表达了诗人身处他乡,孤独一人的心境,将孤寂的夜晚比作骨肉相连,体现了诗人对友人深厚的感情。而“独能相待向黄昏”则透露出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执着追求,即使是在最孤独的时刻,也要坚守对朋友的承诺。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悠远,既表现了诗人对友情的深情厚意,也展示了他对自然美景的敏锐感受和深刻领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