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林间鹿与群,君为天上玉麒麟。
莫将彩树灯前酒,来醉梅花月下人。
白屋不生三阁梦,青山那识五陵春。
行吟每到看松处,自有渔樵作主宾。

诗句原文:

我在林间鹿与群,君为天上玉麒麟。
莫将彩树灯前酒,来醉梅花月下人。
白屋不生三阁梦,青山那识五陵春。
行吟每到看松处,自有渔樵作主宾。

注释与赏析:

  1. “我在林间鹿与群”:这句描绘了诗人自己在森林中与鹿群为伴的宁静景象。这里的“鹿群”象征着自然和自由,而“我”则是其中的一员,享受着大自然的恩赐。

  2. “君为天上玉麒麟”:诗人用“玉麒麟”来形容方学士,暗指方学士才华出众,如同天上的麒麟一般尊贵。这里通过象征性的比喻,赞美了方学士的卓越才能。

  3. “莫将彩树灯前酒”:这句表达了诗人对过度追求物质享乐的批评。诗人认为,在灯光璀璨的环境下饮酒,并不能真正达到心灵的愉悦。

  4. “来醉梅花月下人”:这里的“梅花”象征着清高与坚韧,而“月下人”则暗示了诗人在月光下的沉思和自我反省。这句话反映了诗人在自然美景中的感悟。

  5. “白屋不生三阁梦”:这句诗借用了古代建筑“三阁”的形象,表达了对于浮华不实的生活态度的批判。诗人认为,真正的梦想应该建立在坚实的基础之上。

  6. “青山那识五陵春”:这里的“五陵”指的是汉代帝王的陵墓所在,而“春”则代表着生机与活力。诗人通过对比,表达了对那些只知享乐、不知进取的人的讽刺。

  7. “行吟每到看松处,自有渔樵作主宾”:这句诗描绘了诗人行走在山林中的所见所感。诗人看到渔夫和樵夫作为主人,与松树相伴,这种生活态度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念。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人生价值和道德情操的思考。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和对人物行为的评论,诗人传达了一种超脱物质欲望、追求内心平静的生活态度。同时,诗歌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也显示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艺术修养。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