锡影孤飞下十峰,定知分住翠芙蓉。
岩云晓伏参禅虎,溪雨晴收入钵龙。
香洗供花吟对月,清浮谈麈坐依松。
我来欲遂林泉约,金碧楼台第几重。

《送僧归天竺》

【注释】

  • 忽忆曾栖处,千峰近沃州:忽然想起曾经栖息的地方,周围是高耸的山峰。
  • 别来秦树老,归去海门秋:分别以来,秦地的树木已经衰老,回归时秋天已至。
  • 汲带寒汀月,禅邻贾客舟:从水中汲取寒气,岸边的芦苇随风摇曳,僧人的禅居旁停靠着商船。
  • 遥思清兴惬,不厌石林幽:遥想那清新的心情令人愉悦,对那幽静的石头林地也不觉厌倦。

【翻译】

  • 忽然想起曾经栖息的地方,周围是高耸的山峰。
  • 分别以来,秦地的树木已经衰老,回归时秋天已至。
  • 从水中汲取寒气,岸边的芦苇随风摇曳,僧人的禅居旁停靠着商船。
  • 遥想那清新的心情令人愉悦,对那幽静的石头林地也不觉厌倦。

【赏析】
崔涂的《送僧归天竺》是一首表达作者对友人离愁别绪和友情深长的诗作。诗中描绘了一幅宁静而深邃的画面,反映了诗人与友人离别后的内心世界。开头两句“忽忆曾栖处,千峰近沃州”直接点明了诗人对过去共同栖息之地的回忆,同时也表达了对远方山峰的怀念。这种对过去的追怀不仅增添了诗的情感深度,还为整首诗营造了一种既怀旧又期盼重逢的氛围。

随后的“别来秦树老,归去海门秋”进一步加深了这种情感层次。这里使用“秦树”象征离别之久,而“海门秋”则暗示时间的流转和季节的变化。这种变化不仅指时间上的流逝,也象征着生命的流逝和岁月的变迁,体现了诗人对友人归途的深切祝福和对其平安归来的期盼。

在最后两句“汲带寒汀月,禅邻贾客舟”中,诗人用细腻的笔触捕捉了一幅生动的画面,既有自然界的美好景致,又有人文环境的和谐共存。这不仅仅是对自然美的描写,更是对友人归途中平和心境的一种赞美。通过这些意象的组合,崔涂成功地传达了他对友人离别时刻的深情厚意以及对未来重逢的无限期待。

《送僧归天竺》不仅是一首表达友情的诗歌,更是一种情感与哲思的交融,体现了诗人对生命、时间和自然的深刻理解和感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