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高雅会时当九,黄花乍坼东篱后。烟淡波寒谁信受。
风敲红叶霜林瘦。
【注释】
登高雅会:参加高雅的集会。时当九日:即重阳节,九月九日。
黄花:菊花。乍坼(chè):刚刚开放。东篱:指菊花丛中。
烟淡:指水色淡白。波寒:指水面清冷。谁信受:是谁相信承受得了。
风敲红叶霜林瘦:风吹过红叶,使林中的叶子都变得稀疏了。
【赏析】
《九日登高》是唐代诗人王勃所作的一首五言律诗。此诗通过赞美深秋晚霞映红菊、霜林红叶,抒发了作者在节日登高时的豪情和对人生短暂、世态炎凉的感慨,表现了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全篇构思巧妙,写景抒情结合,一气呵成。
首联“登高雅会时当九,黄花乍拆东篱后。”点出了题意,也写出了诗人登高的原因:重阳佳节,与好友相约饮酒赏菊。而此时的菊花正是初绽的时候。一个“拆”字,既写出了菊花初绽的情景,又表现出诗人的喜悦之情。
颔联“烟淡波寒谁信受”,则描绘了一幅秋水共长天一色的意境。诗人站在江边,眺望着眼前的景色,心中不由得涌起一种莫名的情感。他想起了那年秋天,也是在这样一个地方,他与友人一起饮酒赏菊,度过了一段美好的时光。然而此时此地,却物是人非,不禁让人感到一阵凄凉。
颈联“风敲红叶霜林瘦”,则将诗人的思绪引向了远方。他看着那些被风吹动的红叶,听着那沙沙的声音,仿佛听到了大自然在诉说着什么。而那些被霜打过的树叶,也显得更加萧瑟、凋零了。这不禁让人联想到了人生的短暂和易逝,以及世事的无常和艰难。
尾联“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似黄花瘦。”这两句更是将诗人的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他并不是不想消愁解忧,而是无法摆脱心中的忧愁。他看着帘卷西风,心中不由得涌起一股伤感。而那些瘦弱的人儿,就像那凋谢的菊花一样,让人感到一阵凄凉和无奈。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刻画,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短暂、世态炎凉的感慨。同时,它也展现了诗人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让人感受到了生命的活力和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