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波裹尸还,马璘苦战死。
至今骨犹香,勋名照青史。
桓桓马将军,或疑其孙子。
逾月婴孤墉,四面集飞矢。
生不为降俘,死期为厉鬼。
小卒窃开关,大兵遂劘垒。
满城血为池,全家脑涂地。
英雄为痛心,三十馀年矣。
阴房野磷青,坏道丛祠圮。
天朝未旌忠,谁为血其祀。
名公访古迹,立马斜阳里。
临风叫英魂,月寒天在水。

【注释】

  1. 省官:朝廷官员。马发:汉代名将马援的字。
  2. 申奏立庙:向朝廷上奏,请求建立祠堂以供奉马援。
  3. 伏波:指汉代名将马援,字伏波。
  4. 裹尸还:马援出征时,家人为他裹紧尸体,希望他凯旋而归。
  5. 马璘:马援的侄子,与马援一起征战而死。
  6. 至今:直到今天。
  7. 勋名:功勋和名声。
  8. 桓桓:威武的样子。
  9. 马将军:指的是马援,字文公,东汉初年名将。
  10. 孙子:指马援的侄子,名叫马防。
  11. 逾月:一个月以来。
  12. 婴孤墉:围攻孤城。
  13. 厉鬼:死后成为恶鬼。
  14. 小卒:低级军官。
  15. 大兵:大军。
  16. 血为池:满城都是鲜血。
  17. 脑涂地:全家被杀害。
  18. 英雄:此处泛指所有牺牲的人。
  19. 三十馀年矣:已经过去三十多年。
  20. 阴房:墓穴。野磷青:野草变青。
  21. 坏道丛祠圮:道路两旁的祠庙倒塌了。
  22. 旌忠:表彰忠诚。
  23. 英魂:英勇的灵魂。
  24. 名公:有名望的人。
  25. 古迹:历史遗迹。
  26. 立马斜阳里:站在夕阳下。
  27. 临风叫英魂:面对着风呼喊着英雄的名字。
  28. 天在水:天空倒映在水中。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对东汉初年名将马援的缅怀和纪念之作。诗的前半部分主要描绘了马援及其家族的英勇事迹和悲惨遭遇,后半部分则表达了人们对他的怀念之情以及对他忠诚精神的赞誉。

诗人用“省官命诸生为守城马发挽诗欲为申奏立庙”来引出主题,表达了朝廷对于马援英勇事迹的重视和对其功绩的认可。接着,诗人通过“伏波裹尸还,马璘苦战死”两句,描绘了马援及其家族的英勇事迹。他们不仅是战场上的英雄,也是家庭的守护者,他们在战争中为了保护家人而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这种英勇付出换来的结果却是他们的家人遭受了极大的苦难。“至今骨犹香,勋名照青史”两句,表达了诗人对马援家人的同情和惋惜之情。同时,也展现了马援家族的不朽精神和高尚品质。

在诗的后半部分,诗人开始转向对马援本人的怀念和赞美。“桓桓马将军,或疑其孙子”两句,通过描述人们对马援的误解和质疑,表达了诗人对马援忠诚品质的赞赏。接着,诗人以“逾月婴孤墉,四面集飞矢”两句,描绘了马援家族在战斗中的悲壮情景。最后,诗人以“生不为降俘,死期为厉鬼”两句,表达了对马援英勇不屈、宁死不屈精神的高度赞扬。

诗中还运用了许多生动形象的比喻和描绘手法,如“满城血为池,全家脑涂地”、“英雄为痛心,三十馀年矣”等,这些诗句都充满了强烈的情感色彩和深刻的寓意。

这首诗通过对马援英勇事迹的描绘和对马援家人的关怀之情的表达,展现了诗人对马援的深深敬意和怀念之情。同时,诗中的语言优美、意境深远,给人以深深的启示和感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