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夕秋风至,相逢酒一觞。
身虽俱在客,情得是同乡。
密竹先惊雨,轻梧不待霜。
那知千里外,复此话连床。

【解析】

此题考核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要先通读全文,了解与把握全文的内容主旨,在此基础上,回归诗歌,结合具体的诗句分析诗歌的内容、观点态度、手法等,并注意要联系诗人的创作背景及整首诗的内容主旨来理解、分析、评价。本题是一道考查鉴赏诗歌情感的选择题,题干中要求对这首诗逐句释义:立秋夜同社书记李逸人寓宿分韵得霜字。“今夕秋风至”意思是“今日傍晚秋风起”,点明节令,为全篇定下基调。“相逢酒一觞”意思是“今天傍晚我们相聚饮酒”。这是写两人的相遇。“身虽俱在客”,意思是“虽然大家都客居他乡”,这是写自己与李逸人的相同境遇。“情得是同乡”,意思是“感情上觉得彼此是同乡”,这是写自己的感慨。“密竹先惊雨”意思是“密集的竹子首先被风吹动发出声音,好像被雨打一样”。这是写风雨声,烘托了环境的清幽,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关切之情。“轻梧不待霜”意思是“轻柔的梧桐树不用等到秋天就落叶了”,这是写梧桐树,烘托了季节的变化,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关切之情。“那知千里外”,意思是“不知道千里之外的人”,这是诗人对朋友的牵挂。“复此话连床”意思是“再次如此谈笑风生”,这是写两人的对话,表现了两人的情谊深厚。

【答案】

译文:

今天傍晚我和你一同喝酒,我们虽然都是客居他乡之人。

虽然我们都客居他乡,但是感情上你我是同乡啊。

密竹首先被风吹动发出声音,好像被雨水打一样。

轻柔的梧桐树不用等到秋天就会落叶了。

不知道你千里之外的人,还这样和我谈论着连床之梦。

赏析:

此词作于元丰七年(1084)中秋后的一个秋夜,当时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团练副使,与李逸人同住黄州城西之临皋亭。这首词是与李逸人同住临皋亭时,以中秋夜为题材而写的一首词。词中通过描写中秋夜晚风物,抒写了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