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海琅玕翠色新,娟娟春雨洗芳尘。
梦回影落虚窗月,却怪毫端写未真。
【注释】
题倪云林竹:这是一首咏物诗,诗人以“竹”为题,赞颂了倪瓒的画艺。
出海琅玕翠色新,娟娟春雨洗芳尘。
出海:指竹从水中生长出来,与海相接。
琅玕:美玉。此泛指竹。
翠色新:形容竹叶青翠欲滴。
娟娟:柔美的样子。
春雨:春天的细雨。
洗芳尘:使竹叶更加青润、洁净。
梦回:梦醒之后。
影落虚窗月:月光洒在窗户上的影子落在竹子上。
却怪:却感到奇怪。
毫端写未真:笔尖描绘出的形象不够真实。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咏物诗,诗人以“竹”为题,赞颂了倪瓒的画艺。首句“出海琅玕翠色新”,描写了竹的颜色和姿态。“出海”二字写出了竹的生机勃勃,仿佛是从水里长出来的,与海相接。接着用“娟娟春雨洗芳尘”来描写竹的生长环境,春雨滋润着竹叶,使竹叶更加青润、洁净,也使得竹更显得生机勃勃。第二句“梦回影落虚窗月”,则将诗人自己的感受融入其中,诗人仿佛回到了梦中,看到影子落在窗户上,而窗外就是一片竹林,月光洒在窗子上,映出了竹子的影子。这两句诗通过描写竹的生长环境和自己的感受,展现了作者对竹的喜爱之情。
第三句“却怪毫端写未真”,则表达了自己对倪瓒画竹技艺的赞叹。这里的“却怪”表达了作者对画作中形象不够真实的惊讶之情。最后一句“毫端写未真”,则进一步强调了这一点,指出画中的竹虽然生动逼真,但却少了几分自然之美,显得过于刻意。整首诗通过对竹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艺术的深刻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