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宴罢奎章阁,博士归来两鬓丝。
写得寒梅与修竹,照人清影尚参差。

题柯博士梅竹图

文王宴罢奎章阁,博士归来两鬓丝。

写得寒梅与修竹,照人清影尚参差。

注释:奎章阁是宋代皇帝的藏书之地,也是学士们聚集之地,这里代指文士雅集。“文王”指周文王姬昌,这里用来比喻自己的老师。“学士”指的是当时的文人墨客。“归”意为回归,“归来”即返回家乡。“寒梅”和“修竹”分别用来形容梅花和竹子的高洁品质;“照人清影”则形容这些景物在日光下显得格外清晰明亮。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咏物诗,诗人以梅花和竹子为题材,通过描绘它们在阳光照射下的景象,表达了自己对于高尚品格的追求和赞美。

诗人开篇就点明了主题——文王宴罢奎章阁,博士归来两鬓丝。这里的“文王”是指周文王姬昌,他是中国古代的一位伟大君王,同时也是一位博学多才的人物。而“奎章阁”,则是古代皇家藏书之所,代表着文化和学问的高度。这句诗通过对比文王宴罢和博士归来的场景,暗示了诗人对于文化的热爱和追求。同时,“两鬓丝”也象征着岁月的流逝和生命的衰老,但诗人依然保持着对知识的渴望和对未来的憧憬。

诗人转向具体描写,写道:“写得寒梅与修竹,照人清影尚参差。”这句诗中的“寒梅”和“修竹”都是诗人用来象征高洁品质的意象。梅花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常常被赋予坚韧不拔、清白高雅的品质,而竹子则以其挺拔的姿态、清雅的气息受到人们的喜爱。诗人通过将这两种不同的植物并置在一起,巧妙地表达了对它们共同特点的赞美。同时,“照人清影尚参差”这一形象生动地描绘了梅花和竹子在日光下显得格外清晰明亮的景象,让人仿佛能够感受到它们的美丽和清新。

这首诗通过对文王宴罢奎章阁、博士归来两鬓丝等场景的描绘,以及寒梅与修竹的形象塑造,展现了诗人对于高尚品格的追求和赞美。同时,诗人还通过具体的描绘手法,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充满诗意的境界中,让人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其中蕴含的情感和意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