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空万籁沈,论语对青灯。
君本无心侣,吾真有发僧。
注释:山间空旷,万籁俱寂,我与茅山李道士同宿石门。
论语对青灯,这是李道士在诵读《论语》。
李道士你本无心交友,我确实想结交你这样的僧人。
赏析:此诗是一首写景抒情的七绝。前二句描写诗人和李道士同宿石门时的幽静环境,表达了两人之间没有隔阂、心心相印的情谊。后二句则通过“论语”、“无心侣”、“真有发僧”等词语的运用,抒发了诗人对李道士的敬仰之情。全诗意境深远,语言简练,表达了诗人与友人之间深厚的友谊。
山空万籁沈,论语对青灯。
君本无心侣,吾真有发僧。
注释:山间空旷,万籁俱寂,我与茅山李道士同宿石门。
论语对青灯,这是李道士在诵读《论语》。
李道士你本无心交友,我确实想结交你这样的僧人。
赏析:此诗是一首写景抒情的七绝。前二句描写诗人和李道士同宿石门时的幽静环境,表达了两人之间没有隔阂、心心相印的情谊。后二句则通过“论语”、“无心侣”、“真有发僧”等词语的运用,抒发了诗人对李道士的敬仰之情。全诗意境深远,语言简练,表达了诗人与友人之间深厚的友谊。
注释: - 马儿在五溪中跋涉,旌旗指向夜郎之西。 - 不要因为路途遥远而感到憎恨,沿途的花儿和鸟儿的声音让人心旷神怡。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送别诗,表达了作者对弟弟的依依不舍之情。首句“匹马迢迢渡五溪”,描绘了一幅马匹奔腾,跨过五溪的画面,生动地表现了诗人送别的场景。次句“双旌遥指夜郎西”,则通过双旌旗指向远方,暗示了送别的地点在夜郎之西,进一步加深了送别的气氛。 三、四句则表达了诗人的内心情感
【注释】 ①兰若:指佛寺。兰,香草;若,小房屋。参寥:即陶渊明,字元亮。陶潜曾隐居于庐山东林寺旁的兰若山,故此处以兰若指代庐山。②龙蛇:传说中龙和蛇交缠在一起,这里比喻山势蜿蜒曲折,高不可攀。窟宅:洞穴或深宅大院。③云梯:指登焦山时所乘的小轿子。④蓬莱:传说中的海上仙山。⑤咫尺:非常近。⑥“限”同“尽”。 【赏析】 此诗写诗人登上庐山焦山塔远望庐山,并感叹其高峻险峻。 首句中的“兰若”
《雪中骑牛拜米南宫墓》是唐代诗人王维的作品。下面是逐句的释义和译文: - 雪中骑牛拜米南宫墓:在寒冷的雪天里,骑着牛去拜谒米南宫的墓地。米南宫是唐朝的一位官员,与王维有旧交。 - 少年不解事,买骏轻千金:少年人不懂事情,买下一匹骏马却只花费了千金。 - 何如小黄犊,踏雪空山深:又怎么比得上小黄犊子,它在雪中踏着山路,越走越深。 - 小小双牧童,吹笛穿松林:两位小小的牧童,吹着笛子穿过松树林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了解诗歌大意的基础上,能抓住关键词句体会诗歌所表达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归鞭袅袅拂斜曛”的意思是:回家的马儿缓缓而行,仿佛被黄昏的斜晖所拂;“踏碎长街九里云”的意思是:踏碎了长街上飘荡着的九里云朵;“渐愧蜗牛庐下客”的意思是:渐渐地觉得自己像是在蜗牛的家一样,愧作客中人;“终朝城市醉醺醺”的意思是:整日沉醉于都市的生活之中
【释义】 焦山题塔:在焦山上题写石碑。 树老云间鸟宿,洞深月落潮回:树木苍老,高耸入云;鸟儿栖宿其中,洞穴幽深,月亮落下后,潮水也回落了。 此时此兴不浅,何日何年再来:我此时兴致高昂,不知何时能够再次到这来。 【赏析】 这首诗以“焦山”为题,表达了作者对焦山的赞美之情。诗中的“树老云间鸟宿”,描绘出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画面,让人仿佛置身于一个与世隔绝的仙境之中。
【诗句释义】 1. 瓮城(wèng chénɡ)至冶城(yě chénɡ):指从京口(今江苏常州市)到金陵(今江苏南京市),沿途经过的许多城镇和城池。 2. 山影碧崚嶒(léng cén):形容山峦连绵,青翠欲滴。崚嶒(léng cēn),形容山高耸的样子。 3. 泮水春才动(pàn shuǐ chūn cái dòng):比喻学生开始接受教育。泮水,古代学宫前的水,这里指代学校。 4.
注释: 天外的东风从塞外吹来,掀起了漫天的黄沙。忽然听到归雁的鸣叫声,落在了枝头盛开的梅花中。江城今夜正下着春雨,我独自倚在栏杆上,思绪飘向远方,心已飞回了家乡。 赏析: 此诗表达了作者对故乡、亲人的思念之情。首句“天外东风吹塞沙”,描绘了一幅辽阔的草原景象,东风从天而降,刮过塞外,掀起了黄沙。这里的“东风”既象征着春天的气息,又暗示了诗人内心的激动和期待。 次句“忽闻归雁落梅花”
注释: 1. 芳时无语惜年华,彩笔何心赋落霞。 2. 镜里自怜人似玉,天涯不隔貌如花。 3. 双瞳蘸绿横秋水,高髻堆春亸碧鸦。 4. 犹胜无金买延寿,黑山空使梦还家。 赏析: 这首诗是王维写给崔徽的一首写真诗。诗人以“芳时”开头,表达了对时光的珍惜和对青春的美好记忆;接着用“彩笔何心赋落霞”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感慨,感叹时间流逝,美好瞬间难以把握;然后通过对崔徽外貌的描绘,展示了她的美丽与高贵气质
注释:山间空旷,万籁俱寂,我与茅山李道士同宿石门。 论语对青灯,这是李道士在诵读《论语》。 李道士你本无心交友,我确实想结交你这样的僧人。 赏析:此诗是一首写景抒情的七绝。前二句描写诗人和李道士同宿石门时的幽静环境,表达了两人之间没有隔阂、心心相印的情谊。后二句则通过“论语”、“无心侣”、“真有发僧”等词语的运用,抒发了诗人对李道士的敬仰之情。全诗意境深远,语言简练
怀友 诗句翻译与注释 - 携书入空山:携带书籍走入空旷的山林。 - 几若与世绝:几乎像是与世隔绝。 - 俯仰一室间:低头抬头,四周都是一间房间。 - 颇见古人别:明显看到了古人离别的场景。 - 良朋令人思:好朋友使人思念。 - 思君意弥切:思念你的感情更加深切。 - 食芹差自甘:勉强自己吃芹菜也感到甘美。 - 那得共君啜:哪能和你一起分享品尝这美味。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独自在山中
注释: 1. 芳时无语惜年华,彩笔何心赋落霞。 2. 镜里自怜人似玉,天涯不隔貌如花。 3. 双瞳蘸绿横秋水,高髻堆春亸碧鸦。 4. 犹胜无金买延寿,黑山空使梦还家。 赏析: 这首诗是王维写给崔徽的一首写真诗。诗人以“芳时”开头,表达了对时光的珍惜和对青春的美好记忆;接着用“彩笔何心赋落霞”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感慨,感叹时间流逝,美好瞬间难以把握;然后通过对崔徽外貌的描绘,展示了她的美丽与高贵气质
【诗句释义】 1. 瓮城(wèng chénɡ)至冶城(yě chénɡ):指从京口(今江苏常州市)到金陵(今江苏南京市),沿途经过的许多城镇和城池。 2. 山影碧崚嶒(léng cén):形容山峦连绵,青翠欲滴。崚嶒(léng cēn),形容山高耸的样子。 3. 泮水春才动(pàn shuǐ chūn cái dòng):比喻学生开始接受教育。泮水,古代学宫前的水,这里指代学校。 4.
红润剥龟脚,黄香炙马鞍。 山僧持净戒,同坐不同餐。 注释: 1. 红润:形容颜色鲜艳、光泽明亮的样子。 2. 剥:剥离,去掉。 3. 龟脚:龟的脚掌,这里比喻柔软的红色物质,如红色的花瓣等。 4. 黄香:黄色的香味,这里指食物的颜色和香味。 5. 炙(zhì):烤,用火烤。 6. 马鞍:马的鞍子,是骑乘工具的一部分。 7. 净戒:清规戒律,即遵守佛教的戒律。 8. 同坐:共同坐着,一起坐着。
注释: 天外的东风从塞外吹来,掀起了漫天的黄沙。忽然听到归雁的鸣叫声,落在了枝头盛开的梅花中。江城今夜正下着春雨,我独自倚在栏杆上,思绪飘向远方,心已飞回了家乡。 赏析: 此诗表达了作者对故乡、亲人的思念之情。首句“天外东风吹塞沙”,描绘了一幅辽阔的草原景象,东风从天而降,刮过塞外,掀起了黄沙。这里的“东风”既象征着春天的气息,又暗示了诗人内心的激动和期待。 次句“忽闻归雁落梅花”
【注释】 ①兰若:指佛寺。兰,香草;若,小房屋。参寥:即陶渊明,字元亮。陶潜曾隐居于庐山东林寺旁的兰若山,故此处以兰若指代庐山。②龙蛇:传说中龙和蛇交缠在一起,这里比喻山势蜿蜒曲折,高不可攀。窟宅:洞穴或深宅大院。③云梯:指登焦山时所乘的小轿子。④蓬莱:传说中的海上仙山。⑤咫尺:非常近。⑥“限”同“尽”。 【赏析】 此诗写诗人登上庐山焦山塔远望庐山,并感叹其高峻险峻。 首句中的“兰若”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了解诗歌大意的基础上,能抓住关键词句体会诗歌所表达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归鞭袅袅拂斜曛”的意思是:回家的马儿缓缓而行,仿佛被黄昏的斜晖所拂;“踏碎长街九里云”的意思是:踏碎了长街上飘荡着的九里云朵;“渐愧蜗牛庐下客”的意思是:渐渐地觉得自己像是在蜗牛的家一样,愧作客中人;“终朝城市醉醺醺”的意思是:整日沉醉于都市的生活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