岌岌两峰峙,岚光照寺门。
青山无今古,白云自朝昏。
【注释】
王立章云山卷:王立,唐代诗人,字子羽,太原(今属山西)人。唐德宗贞元年间进士及第,授秘书省校书郎,官至中书舍人。有《王立集》三卷。
两峰峙:两座山峰对峙。峙,耸立。
岚光:指山间的云雾。
寺门:佛寺的山门。
青:形容青山。无今古:没有古今之分。
自朝昏:从早晨到黄昏。白:形容白云。
【赏析】
此诗描写的是一幅静谧、幽远的山水画面。首句写远景,二句写近景;三、四句则写山寺的景色,是全诗的关键。
“岌岌两峰峙”,“屹”是屹立的意思,“岌岌”形容山势险峻,两峰高耸并立,犹如巨人般挺拔。“峙”就是对峙的意思。
“岚光照寺门”,“岚光”指山间云雾缭绕的景象。“寺门”指寺院的门。云雾缭绕着山门,显得更加神秘和幽深。
“青山无今古,白云自朝昏”,“青山”和“白云”是这首诗的主要描写对象。“自”就是从的意思,“朝”是早晨的意思,“昏”是黄昏的意思。这两句诗的意思是:青山永远都是那样的青翠美丽,无论是在什么时候,它都不会改变。而白云则是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变化,早晨时它可能是洁白如玉,到了黄昏时它可能变成灰暗的颜色,但无论何时都给人一种变幻无常的感觉。
这首诗通过对山、寺、云、雾等景象的描绘,展现了一种宁静、和谐、优美的意境。诗人运用生动的语言和细腻的笔触,将读者带到了一幅美丽的山水画中,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丽和魅力。同时,这首诗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向往之情,让人产生共鸣和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