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心不动法堂空,日影斜侵半榻红。
一卷《楞严》看未了,篆烟香散竹窗风。
【解析】
此题考查对诗歌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这是一首七言绝句,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表达了诗人对禅理的参悟和超脱物外的禅趣。全诗语言朴实自然,意境空灵,富有禅宗意味。“禅心不动法堂空”一句,写出了禅僧的心境;“日影斜侵半榻红”,写出了时间、空间以及禅僧与外界的隔离。“香散竹窗风”,写出了禅境中的风雅之趣。“一卷《楞严》看未了”一句,写读《楞严经》时的感受。“篆烟香散竹窗风”一句,写读罢书后的心境。
【答案】
南屏寺
禅心不动法堂空,
日影斜侵半榻红。
一卷《楞严》看未了,
篆烟香散竹窗风。
译文:禅心不乱法堂空旷,斜阳照射半榻红艳,我读《楞严经》看没有结束,篆烟飘散在窗户的微风中。
注释:
1.禅心:禅宗修行者的心性。
2.法堂:佛教寺院中供奉佛像、进行讲经说法的殿堂。
3.日影斜侵半榻红:阳光斜射到僧房的床上。半榻,指僧人坐卧之地。
4.一卷《楞严》:指《大乘起信论》,是唐代禅宗大师惠能所传,由慧沼集录成《楞严经》。
赏析:
首句开门见山,点明了禅僧入定修心的心境。禅者以“心”为本,“心”为万物之源,故“禅心”即是指心灵。禅宗讲究直指人心,所以禅者的心境就是“禅心”。第二句写禅僧入定修心时的环境和心境。这里写的不是外在的山水景色,而是禅僧的心灵世界,是心灵对自然的感应。第三句是说禅僧在静坐中,读诵佛经,参悟佛理,直至深夜。这一句写出了禅师的参悟过程。第四句写出了禅师参悟佛理后的境界:他已达到了“禅心不动,法堂虚空”的高度境界。这里的“法堂”,不是佛殿,而是禅宗修行者坐禅的场所。禅宗讲究“心外无物”,认为一切有形之物都不属于心灵的范围,因此“法堂”一词就成为心灵的象征。《楞严经》是一部讲述佛教戒律、仪轨的经典,禅师在这里读诵《楞严经》,表明他已经参悟到了佛法的精髓。第五句是说禅师读书读到深夜,窗外的风轻轻吹过,竹帘飘动发出声响。这一景一情,表现了禅师内心的宁静和超脱,也表现出了禅者与尘世的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