貌楛神泽骨槎牙,萧索东风两鬓华。
甘与雪霜同冷澹,醉看参月半横斜。
溪山冷落泥三尺,水竹参差屋数家。
自笑自吟还自得,案头摇落小瓶花。

【注解】

梅花集句,即用梅的诗句来表达自己的情感。貌楛神泽骨槎牙,萧索东风两鬓华(梅花):梅花的外貌是硬直挺拔,花骨朵如刀锋,梅花的神态像霜雪一样冷峻,但枝干又似风中摇曳的白发。萧索:寂寞、萧条之意。

甘与雪霜同冷澹(梅花):梅花甘愿与冰雪为伍,保持它的清白。参月半横斜(梅花):在月光下,梅花半边偏斜,如美人斜倚。

溪山冷落泥三尺(梅花):溪边的山峦冷落荒凉,地上积了三尺厚的污泥。水竹参差屋数家(梅花):溪边的小屋错落有致,周围环绕着参差不齐的水竹。自笑自吟还自得(梅花):我嘲笑自己,自我陶醉,自得其乐。案头摇落小瓶花(梅花):案桌上的梅花已经凋谢了。

【赏析】

这是一首咏梅诗。全诗从梅花的形象入手,以梅花喻人,通过梅花的傲骨、高洁、孤芳等形象,表现了诗人不屈不挠、刚直高洁、坚贞自守的高尚人格。

首联“貌楛神泽骨槎牙,萧索东风两鬓华”,起笔写梅之形,状其容貌刚直、精神饱满,而骨质嶙峋如刀锋,这既写出了梅花不畏严寒、傲视冰霜的品格,同时也写出了诗人的风骨,表现出他那种刚正不阿、宁折不弯的性格特点。“萧索”一词,既点出了时令,也表达了诗人对梅花的喜爱之情,因为梅花在冬日绽放,所以显得格外珍贵。“两鬓华”则进一步强调了诗人年岁已高,而梅花却依然傲然绽放,象征着诗人尽管年岁已高,但仍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和坚韧的精神风貌。

颔联“甘与雪霜同冷澹,醉看参月半横斜”,进一步描绘了梅花的品性与气质。诗人将梅花比作“雪霜”,既赞美了梅花不畏严寒、坚韧不屈的品质,又体现了诗人对于这种精神品质的追求;将梅花比作“参月”,既是对梅花形态的一种比喻,也暗示了梅花的高洁品质。“醉看参月半横斜”则表达了诗人对梅花的喜爱之情,他沉醉于梅花的美色之中,欣赏着那半边偏斜的月儿,仿佛自己也成为了其中的一员。这一联通过对梅花的描绘,进一步展现了诗人的人格魅力与艺术才华。

颈联“溪山冷落泥三尺,水竹参差屋数家”,转而描写了梅花生长的环境。诗人用简洁的语言描绘出梅花生长环境的宁静与秀美,同时通过对比手法,衬托出梅花的高贵与脱俗。“溪山冷落”形容梅花生长的自然环境,既表现了大自然的寂静与空旷,又暗寓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寂寥之情。“泥三尺”则形象地描绘出梅花生长的艰辛与不易,它需要在淤泥之中扎根生长,才能展现出美丽的花朵。“水竹参差屋数家”则是对梅花所处环境的进一步描绘,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勾勒出梅花周围的环境,既有山水之美,又有竹木之韵,营造出一种宁静致远的氛围。

尾联“自笑自吟还自得,案头摇落小瓶花”收束全诗,诗人以自我调侃的方式表达了对梅花的喜爱之情。诗人在吟咏梅花的同时,也不忘欣赏自己的作品,这种自得其乐的心态令人感到亲切可爱。“案头摇落小瓶花”则直接点明了诗人与梅花之间的亲密关系,他不仅喜爱梅花,更善于观察并记录下梅花的美态,如同珍爱身边的小瓶花朵一般。尾联通过对诗人与梅花之间关系的描绘,再次强调了诗人对于梅花的喜爱之情,同时也展现了诗人独特的审美情趣与艺术才华。

整首诗通过描绘梅花的外在形象以及诗人与梅花之间的互动关系,成功地塑造了一个傲骨铮铮、坚贞自守的形象。诗人不仅赞美了梅花的美丽与高洁,更借物抒情,将自己的人格魅力与艺术才华融入到诗歌之中,使整首诗充满了哲理性和艺术性。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