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神之山云雨齐,雪消春水涨横溪。
长松正与层楼对,高士还同独鹤栖。
每见迂名嗤薄俗,绝无尘事恼清闺。
燕游一月不归去,应爱竹林莺乱啼。
这首诗是一首七言律诗,表达了诗人对云林的赞美之情。下面是逐句解释:
次韵寄云林(次韵:按照原诗的节奏和韵脚进行创作)
栖神之山云雨齐,雪消春水涨横溪。长松正与层楼对,高士还同独鹤栖。
每见迂名嗤薄俗,绝无尘事恼清闺。燕游一月不归去,应爱竹林莺乱啼。
译文:
在神仙居住的山中,云雾缭绕,雨水充沛,春天来临,溪水上涨。
长青的松树与高楼相对,高洁的隐士如同独自栖息在山间的鹤。
常常看到那些虚伪的名字让人嗤之以鼻,远离尘世的琐事打扰了清静的闺房。
我在这燕游之地度过了一个月,没有回到家乡,却爱上了那竹林里的黄莺乱飞。
注释:
- 次韵:这是古代诗歌中的一种创作手法,即在原诗的基础上进行创作,保持原诗的意境不变。
- 栖神之山:指神仙居住的地方。
- 云雨齐:形容云雾和雨水同时出现的景象。
- 雪消:春天的到来,积雪融化。
- 春水涨横溪:春天来临,河水上涨,形成了横流的溪流。
- 长松:指的是高大挺拔的松树。
- 层楼:高楼。
- 高士:品德高尚的人。
- 迂名:指虚伪的名声,这里用来比喻那些虚假的事物或现象。
- 尘事:世俗之事,这里指琐碎的杂事。
- 清闺:清雅的闺房,这里指一个安静、清雅的环境。
- 燕游:在这里,燕子游历的意思,指的是作者在一个地方停留的时间较长。
- 应爱:应该喜欢。
- 竹林:指的是竹林中的鸟儿,这里的“莺”(黄莺)指的是竹林中的鸟儿。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云林山的自然美景和隐士的生活状态,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赞美以及对隐士生活的喜爱。诗中通过对云雨、松树、高楼和黄莺等意象的运用,构建出了一个宁静而美丽的画面,使读者仿佛置身于那个神仙居住之地,感受到了诗人所追求的那份宁静和美好。同时,诗人也借此来表达自己对世俗生活的超脱和追求,以及对于隐逸生活的一种向往和赞美。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是一首很有韵味的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