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溪停短棹,带月步西关。
路尽忽逢寺,松多不见山。
岩腰云殿古,洞口石泉闲。
到此正吟苦,秋声满树间。

【注释】

题:诗题,即写这首诗的缘由。惠山寺:位于江苏无锡市西郊,因唐代诗人白居易曾住于此寺而出名。梁溪:太湖的别称。短棹(zhào):短船桨。带月步西关:在月光中走遍了西关。西关:无锡城西边的街道。松多不见山:松树茂密,看不到山上的山峰。岩腰:山岩的腰部。石泉闲:石头上流着的泉水悠闲地流淌。吟苦:吟诵诗歌很苦。秋声:指树叶被秋风吹落的声音。

【赏析】

《题惠山寺》是唐代诗人张继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全诗以“吟”为主线,描绘了作者在惠山寺边漫步时,所见景物以及由此产生的感慨。此诗意境清丽,语言简洁,富有生活气息和艺术感染力。

起句“梁溪停短棹”,写诗人来到无锡,泊舟于风景秀丽的梁溪之滨。梁溪:太湖的别名。停:系、泊。短棹:短桨。“带月步西关”,点出时间是月夜,地点在惠山寺前。西关,即惠山东门附近的街道。这里既点出了惠山寺的位置,又为下文写景抒情作了铺垫。“路尽忽逢寺”,写诗人沿西关走了一段路,忽然发现了一座寺院,于是停下来赏景。路尽,即走到尽头。忽逢,即突然遇见。“松多不见山”,写在惠山寺前的松林中,因为树木茂盛,所以看不到远处的山峰。这一句既照应了“带月步西关”,写出了诗人在月光下赏景的情趣;又照应了“路尽忽逢寺”,突出了惠山寺前的景色优美。

接下来两句写惠山寺内的景色。“岩腰云殿古”,“岩腰”,即山腰,这里指惠山寺。“云殿”,指寺庙里的建筑,也泛指寺庙本身。“岩腰云殿古”的意思是说,在山腰上有座古老的云殿。“洞口石泉闲”,指寺庙大门旁有口石洞,里面流水潺潺,十分幽静,诗人在这里欣赏了美景。这里的“闲”字,写出了石泉的悠闲自在,也表现出作者对这美妙景色的喜爱。“到此正吟苦”,“吟苦”二字,写出了作者此时内心的感受。他来到这里,本想好好欣赏一番,但因为内心有所感触,所以反而觉得有些“吟苦”。

最后三句话是诗人由景及情的结果。“秋声满树间”,写秋天的树林里,叶子飘零,发出沙沙的声音,好像满树都在呻吟一样。这既是实景描写,更寓含着诗人的情感。秋天,意味着生命的结束。当秋风起时,万物凋谢,人们不禁会想到自己的生命也会像落叶一样逝去。“秋声”一词,既指树叶被秋风吹落的声音,又暗指自己生命的衰老与死亡。“满树间”,说明这种声音弥漫在整个树林之中,无处不在。“到此正吟苦”,是诗人由眼前的景色所引发的感想。他虽然觉得有点“吟苦”,但并不觉得难过或烦恼,相反却感到一种愉悦和满足。因为在这个美好的季节,能够看到这样的景色,听到这样的声音,实在是令人心旷神怡的事情。

整首诗语言清新明快,意境优美恬静,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心灵的净化,充分体现了张继“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艺术风格。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