檀板歌残陌上花,过墙荆棘刺檐牙。
指挥已失铁如意,赐予宁存玉辟邪。
败屋春归无主燕,废池雨产在官蛙。
木棉庵外尤愁绝,月黑夜深闻鬼车。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张岱的《题葛岭贾似道宅》之一。下面逐句进行解析:

  1. 檀板歌残陌上花,过墙荆棘刺檐牙。
  • “檀板”指的是古代乐器的一种,用檀木制成的板来敲打。”歌残”表示音乐已经停止,”陌上花”指的是路旁的花朵。这句诗描绘的是夜晚的景致,歌声停止之后,路边的花朵也失去了光彩。”过墙荆棘”形容了墙外的自然环境,荆棘丛生,”刺檐牙”则形象地描绘出荆棘的锋利。
  1. 指挥已失铁如意,赐予宁存玉辟邪。
  • “铁如意”是一种古代的兵器或者工具,通常用来指挥或命令别人,”指挥已失”说明这里没有指挥者,或者指挥者已经失去了对局面的控制。”赐予宁存玉辟邪”中的”玉辟邪”是一种古代的护身符,常用来辟邪保平安。这里的“赐予”可能意味着原本应该得到的东西并没有真正得到。
  1. 败屋春归无主燕,废池雨产在官蛙。
  • “败屋”和”无主燕”暗示着这个地方已经废弃不用,房屋倒塌无人居住,燕子也飞走了,只剩下空荡荡的房子和四处飞舞的燕子。”废池雨产在官蛙”则是指这个废弃的地方变成了青蛙的繁殖地,因为雨水滋润,池塘里长出了青蛙。
  1. 木棉庵外尤愁绝,月黑夜深闻鬼车。
  • “木棉庵”可能是指一个与木棉树相关的建筑,也可能是一个地名。”犹愁绝”意味着非常悲伤,几乎到了绝望的地步。而”鬼车”则是古人对于夜行动物如蚊子、蝙蝠等发出的叫声的比喻,这里可能是形容夜色中的声音让人感到恐怖。

这首诗通过描绘一幅荒芜废弃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过去繁华景象的怀念和现在的荒凉之感。同时,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传达了作者的情感体验和哲理思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