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绣斧出九天,倏如白云下长川。千峰收雨作秋色,至今梧竹吟寒泉。
熙台重来又三载,干将出匣光不改。冰浆尽贮明月秋,风露冥冥接沧海。
海空迢迢行玉麟,霜影荡漾龙蛇惊。石田归来紫芝好,策马更入南山青。
渔阳歌两岐,何如阳春生物物不知。鲁人颂泮水,何如弦歌一千里。
昆也虎渡河,宽也蒲作鞭。何如樵溪九曲落叶静,平铺绿水栽红莲。
紫微殿前列藩辅,华盖苍苍五星聚。夔龙䠥𨇨天一方,蟋蟀吟秋桂枝暮。
蓬莱枫叶昨夜秋,璚楼梦觉题金瓯。银河横空白鸾去,安得追逐钧天游。

这首诗是唐代大诗人李白创作的《送素庵刘总管归》。下面是逐句的翻译及注释:

当年绣斧出九天,倏如白云下长川。
这句诗描绘了一幅壮丽的景象,当年那锐利有力的“绣斧”从九天之上飞来,如同白色的云彩一般飘落在宽阔的河流之上。
千峰收雨作秋色,至今梧竹吟寒泉。
这句话描述了山峰在雨过天晴后,被雨水洗涤得更加清晰,形成了秋天特有的景色,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那些能够吟唱寒冷泉水的梧桐、竹子等树木的喜爱。
熙台重来又三载,干将出匣光不改。
这里的“熙台”可能指的是一个特定的场所或者是一个具有特定意义的地方。而“干将出匣光不改”则形象地描绘了一件珍贵的武器(可能是剑或者刀)在历经岁月之后依旧锋利无比,象征着品质和才华的持久不变。
冰浆尽贮明月秋,风露冥冥接沧海。
这里通过“冰浆”和“明月”这两个意象,传达了一种清新而幽静的感觉,仿佛是在描述一个宁静的夜晚,月光皎洁,海风轻拂,与大海相连的景象。
海空迢迢行玉麟,霜影荡漾龙蛇惊。
这句话描绘了一幅壮观的画面,海天相接,一艘巨大的船只(可能是船或舰)在海上航行,周围的水波被霜雾所笼罩,使得龙和蛇都感到惊恐。
石田归来紫芝好,策马更入南山青。
这里的“石田”可能是指一种生长在山上的石头田,而“紫芝”是一种珍贵的药材,也指代了美好的事物。诗人骑马进入南山之中,寻找并采摘紫灵芝,以此表达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渔阳歌两岐,何如阳春生物物不知。
这句话通过对比的方式表达了诗人对渔阳地区的赞美之情。他认为那里的生活节奏轻松愉快,没有过多的烦恼和忧虑,就像春天里万物生长一样自然而然。
鲁人颂泮水,何如弦歌一千里。
这句话同样通过对比的方式表达了诗人对不同地域文化特色的欣赏。他认为鲁国人赞美泮水(可能是一个地方的名字),不如远方的人们用歌声传递快乐,这种快乐可以跨越千里之遥。
昆也虎渡河,宽也蒲作鞭。
在这里,“昆”和“宽”都是动词,分别表示“渡过”和“制作”。这句话可能在讲述一个人在渡河时使用蒲草作为桨来划船的故事。
何如樵溪九曲落叶静,平铺绿水栽红莲。
这句话以反问的方式表达了诗人对山林生活的向往。他宁愿选择在樵溪九曲中的小道上悠闲地行走,也不希望在繁忙的都市中度过一生。同时,他还提到了种植红莲的想法,这也是一种对自然和谐之美的追求。
紫微殿前列藩辅,华盖苍苍五星聚。
这句话可能是指紫微宫(古代皇宫中的建筑之一)前有众多忠诚的臣子辅佐皇帝,象征国家的稳定和繁荣。而“华盖”通常指帝王的仪仗队,“苍苍”形容色彩鲜明的样子。这句话描绘了一个宏伟的场景,充满了皇权的威严与辉煌。
夔龙䠥𨇨天一方,蟋蟀吟秋桂枝暮。
这句话描绘了一种宏大的自然景象:夔龙(一种传说中的神龙)在天空中遨游,发出震耳欲聋的声音;蟋蟀开始鸣叫,预示秋天的到来;桂枝(一种植物)已经枯萎,但仍然散发着香气。这些元素共同构成了一幅生动的画面。
蓬莱枫叶昨夜秋,璚楼梦觉题金瓯。
蓬莱(传说中的仙山)上的枫叶在昨晚就已经变红了,诗人在梦中醒来后便拿起笔在金制杯子上题写了诗句。这句话反映了诗人对仙境般生活的向往和对美好时光的珍惜。
银河横空白鸾去,安得追逐钧天游。
最后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由飞翔的愿望。银河横贯天际,美丽的白鸾(一种传说中的神鸟)翩翩而去,让人不禁想要追逐这样的美景,体验自由自在的生活。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