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立孤高耐岁寒,渥丹颜貌带儒酸。
荆公诗句休拈出,北地人今已熟看。
红梅
特立孤高耐岁寒,渥丹颜貌带儒酸。
荆公诗句休拈出,北地人今已熟看。
【注释】
特立孤高:形容梅花不畏严寒,独自开放于严寒的环境之中。
耐岁寒:经得起冬天的寒冷。
渥丹颜:涂有丹色,指梅花的颜色是深红色的。
儒酸:指梅花的香气,也暗指梅花的品格。
荆公:指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王安石,因号“王荆公”。
拈出:拿出,引申为引用。
熟看:看过多次。
【赏析】
这首咏红梅诗,作者用拟人的手法,将梅花比作一位不惧严寒、傲然挺拔的君子,以赞美它的高贵品格。
首句“特立孤高耐岁寒”一句,写梅花不畏严寒,独自开放于寒冬腊月之中。诗人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梅花”人格化,说它不依附权贵,不趋炎附势,而是独立自主,高洁坚强,具有高尚品质。
次句“渥丹颜貌带儒酸”两句,写梅花的颜色鲜艳,香气扑鼻,给人以美的享受。其中“儒酸”一词出自《世说新语》中王右军与谢幼舆书:“安期先生云:‘食后三日当吐光复如白练’,时觉有少不同,而终如所言。吾昔在东阳,见此木,其上常有白雪,但未至三日,便复落去。”意思是说这种植物的花朵洁白如雪,而且能发出淡淡的香味。这里用来比喻梅花颜色鲜艳,香气扑鼻的特点。
最后两句“荆公诗句休拈出,北地人今已熟看”,是全诗的重点,也是作者的用意所在。诗人在这里运用反问的修辞方法,表达了对梅花的喜爱之情。他借王安石的诗句来赞美梅花,说现在北方的人们都已经熟悉梅花了。这句诗既体现了诗人对梅花的喜爱之情,又表明了自己的独特见解,即人们喜爱的东西并不一定都值得称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