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和天气好,携杖作清游。
景物自消长,禽言或去留。
人登山际寺,花映水边楼。
欲写归吟卷,敲推手不休。

【注释】

融和:天气晴暖和畅。次程:地名,在今安徽省境内。斗山:山名。

消长:指草木、水陆等的兴衰变化,这里泛指景物的更替与变化。禽言或去留:鸟语声中或有去有留,喻指世事变化无常。

人登山际寺,花映水边楼:登上山顶,看见寺庙;看到水中的楼阁,都映衬着春天的气息。

欲写归吟卷,敲推手不休:想要把所见所感写成诗篇,不停地敲打着笔杆,想把它表达出来。

【赏析】

“融和天气好”是全诗的总揽,为下两句的描写作铺垫。“融和”,指天气晴朗和煦。“天气好”,“融和”二字,点出春光明媚的气候特征,给人以愉快舒畅之感。“携杖作清游”紧承上句而来,诗人带着拐杖,到这融和天气里去游赏。“携杖”,拄着拐杖,表明年纪已高,行动不便;“作清游”则说明心情舒畅,愿意外出游玩。诗人拄杖游山,意在领略大自然的春色之美,同时也借游山以抒怀。

第三句“景物自消长”。这是全诗的关键之句。“消长”,即消长,消,减;长,增。指事物的变化发展。这里是指景物随时间的流逝而不断发生变化,由繁盛到衰退,又由衰退到繁盛,循环往复,无穷无尽。这一句是总括全诗的主旨,诗人对这一现象的感慨之情溢于言表。“自”,自然,无一例外。这一句用一个“自”字概括了景物的消长,使诗句简洁有力。

下面四句是对景物变化的进一步描绘。

“禽言或去留”,意思是禽鸟鸣叫的声音时而离去,时而返回。这里既形容山林景色的变幻莫测,也暗示作者对世事变迁的感叹。“禽言”,即鸟鸣之声。鸟鸣是自然界的一种声音,也是人们熟悉的自然现象之一。“或去或留”,指鸟儿时而飞翔而去,时而栖止而回,表现出它们对周围环境变化的敏感性和适应性。

诗人又写道:“人登山际寺,花映水边楼。”意思是人们登临高处的寺院,观赏水中楼阁的美景。这两句进一步丰富了景物的变化内容。首先,人的行动范围扩大到了整个山间寺院;其次,景物的描写更加细致生动。山上的寺院、水中的楼阁都是诗人眼中的美好风光,同时也是他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歌颂。

最后两句“欲写归吟卷,敲推手不休”。意思是说诗人想要写下自己的所见所感,但一直不停敲打着笔杆,无法完成。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留恋和对自然美景的赞叹。同时,这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情感波动和思想矛盾。他渴望留下自己的痕迹和记忆,但又觉得难以实现;他希望用自己的文字来表达对大自然的喜爱和敬仰之情,却又觉得有些力不从心。这种矛盾的心理使得诗人无法轻易地放下手中的笔,继续前行下去。

这首诗通过对融和天气下景物变化的具体描述和抒发诗人的情感,展现了一幅生机盎然的春日图景。它不仅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也传达了他对人生哲理的深刻领悟和感悟。同时,它也提醒我们关注身边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现象,珍惜眼前的美好时光,并努力去创造更多美好的未来。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