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荒寺古冷于冰,绛帐谁烧照佛灯。
闲绕空阶观石刻,偶闻音语得乡僧。
【注释】
过汤阴崇寿寺二首
城荒寺古冷于冰,绛帐谁烧照佛灯。
闲绕空阶观石刻,偶闻音语得乡僧。(《全唐诗》卷五八七)
译文:
城中的寺庙已经荒芜,显得冷清如冰,绛帐是谁点燃了照亮佛像的灯?
我在空荡的台阶上闲逛观赏石刻,偶尔听到僧人的声音,才得知是故乡的僧人。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汤阴崇寿寺游览时的感受。
首句“城荒寺古冷于冰”,描绘了汤阴这座古都的衰败和冷落景象。
第二句“绛帐谁烧照佛灯”,诗人在寺庙中发现了一盏红色的帐幕,它静静地燃烧着,照亮了佛像。这里的“绛帐”指的是红色的帐篷,可能是某个节日或者庆典活动所设置的装饰物。而“照佛灯”则意味着这盏红色的灯笼是为了照亮佛像,为信徒们祈福。
第三句“闲绕空阶观石刻”,诗人在寺庙的空荡的台阶上漫步,欣赏着那些精美的石刻艺术品。这些石刻可能是佛教文化的传承,它们记录着历史的变迁和文化的沉淀。
第四句“偶闻音语得乡僧”,在欣赏石刻的过程中,诗人偶然听到了僧人的声音。这里的“乡僧”可能指的是他曾经熟悉的那位僧人,也可能是他在某个地方遇到的陌生僧人。通过聆听僧人的声音,诗人感受到了一种与故乡相似的安宁与宁静。
这首诗通过对汤阴崇寿寺的描绘,展现了古城、寺庙、石刻和僧人等元素,反映了诗人对于历史遗迹和传统文化的怀念之情。同时,通过诗人与僧人的交流互动,也传递出人与人之间情感相通、心灵相契的美好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