溪水泠泠玉佩声,沿溪路转忽川平。
襟怀郁滞得开豁,腰足痹顽时散行。
几树霜红明夕照,数峰烟碧倚寒晴。
兹游胜友相酬和,殆与秋光欲斗清。

【诗句注释】

九月:指农历九月,秋收的季节。

同李子文罗寿甫:与李子文、罗寿甫一起行走。

城南溪上:城南的溪边。

泠泠:水流声,形容溪水清澈。

玉佩声:比喻溪水的清脆悦耳。

川平:山谷变平缓。

襟怀郁滞:心情郁闷,不能开豁。

得开豁:心情开朗。

腰足痹顽时散行:腰脚麻木僵硬,有时可以散步。

几树霜红:几棵树的叶子在傍晚时分被霜染成了红色。

明夕照:明亮地照射在晚上的阳光中。

数峰烟碧:几座山被薄雾笼罩着,显得烟雾缭绕,颜色碧绿。

兹游:这次出游。

胜友:好朋友。

酬和:酬答,相映成趣。

殆:几乎。

秋光:秋天的景色。欲斗清:似乎在比拼清澈。

【译文】

九月时节,我与李子文、罗寿甫一同行走于城南的溪边。

溪水清澈,像玉佩一样撞击着水面,发出泠泠的声音;我们沿着溪路行走,突然山谷变得开阔起来。

我的心胸因此变得开朗舒畅,腿脚的僵硬麻痹也得到了缓解,不时地可以散步行走。

晚霞映红了几树叶片,明亮的阳光照射下,树叶呈现出一抹抹霜红色的色彩;几座山峰被薄雾缭绕,呈现出一片烟雾弥漫的绿色景象。

这次出游真是一场与好友们相互酬答、相映成趣的美妙经历,简直让人感到好像在比拼谁能更好地欣赏那清澈如洗的秋日景色了。

【赏析】

《南溪行》是南宋诗人陆游晚年的作品,写于作者晚年退隐后,与友人游览南溪(今属浙江)时所作。此诗描写了作者与友人游览南溪时所见到的山水美景,表达了作者对美好自然景色的热爱之情。

首句“九月同李子文罗寿甫行城南溪上”,以时间为序点明了游览的时间和地点。接着,“溪水泠泠玉佩声”一句,描绘了溪水流淌的声音,以及水声如同玉佩碰撞一般悦耳动听。这一句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宁静而又优美的环境之中,仿佛可以听到溪水的潺潺流水声,闻到清新的空气味道,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好。

“沿溪路转忽川平”一句,则通过转折,描绘了随着行进,山路逐渐开阔,视野也变得更加宽阔的情况。这句不仅写出了旅途的变化,也暗示了作者的心情也随之变化,由开始时的愉悦和兴奋逐渐转为平静和满足。

“襟怀郁滞得开豁,腰足痹顽时散行”两句,进一步表达了作者在旅途中的心情转变。他原本心情压抑、郁闷,难以开解,但在这次旅行中,他的心情变得开朗起来,身体也因此得到放松。这种转变不仅仅是因为自然的美景,更是因为与好友们同行,彼此之间的交流和分享,让他感受到了友谊的温暖和快乐。

后四句主要描述了沿途的景色和感受。“几树霜红明夕照,数峰烟碧倚寒晴”一句,描绘了晚霞映照着树叶的景象,使得树叶呈现出霜红色的色彩,同时也衬托出山峰的翠绿。这里的“霜红”、“烟碧”都是形容词,用来形象地描述景色的色彩和质感。

“兹游胜友相酬和,殆与秋光欲斗清”一句,表达了作者对于这次旅行的感慨。他认为这次旅行不仅让他欣赏到了美丽的自然景色,还让他感受到了朋友们的陪伴和友情的温暖。这种情感的交流和共鸣,使得整个旅程变得更加美好和难忘。

这首诗通过对山水景色的描绘和对友情的赞美,表达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同时,这首诗也体现了陆游作为一位文人雅士的独特气质和审美趣味,展现了他对于自然美和人文美的深刻理解。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