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舟界溪上,忽见海虞山。
山接空青外,湖当惨澹间。
松声听欲近,帆影坐看还。
何处西风起,渔歌下别湾。

【解析】

此诗为纪游之作。诗人泛舟湖上,遥见海虞山,遂作此诗。全诗四句,每句五字,结构工整。前两句是“总揽”,即由远及近,由大而小地写景,后两句则是“细写”,即从近到远,由小而大地写景。“移舟”、“忽见”点出诗人的行踪,“界溪”、“空青外”写出了山高入云、湖深莫测的特点;“松声”、“帆影”写出了山高林密、水阔船小的景象;“何处西风起,渔歌下别湾”以景结情,以景衬情,既写出了景色,又烘托出了作者内心的感慨。

【答案】

译文:

我乘坐小船在湖上航行,忽然看到远处海虞山,

山峰高耸入云,湖水深邃无底。

听松涛似乎要走近一些,看江帆却已远去。

哪里吹来秋风,传来渔民的歌谣?

赏析:“移舟界溪上,忽见海虞山。”开篇点题,交代了此行的目的与所见景物。首句写舟行的路径,次句写远望所感。

“山接空青外,湖当惨澹间。”写远望所见,突出山势之高、湖面之阔。“惨淡”,指天色昏暗或暗淡。这里形容湖面水色苍茫、天色阴沉,渲染了一种幽静凄清的气氛。一个“当”,字将这种气氛推向顶点。

“松声听欲近,帆影坐看还。”写舟行所见,突出水声、帆影。“近”,指听觉上的接近。“还”,指视觉上的接近。这里用两个动词“听”“看”,将听觉和视觉结合起来,表现一种动静结合的艺术效果。

末两句是全篇的重点,也是全诗的高潮。“何处西风起,渔歌下别湾。”这一句中“西风起”是实写,“渔歌下别湾”是虚写。“西风起”,点明时令,暗示天气转凉,正是秋意渐浓的时候;“渔歌下别湾”则暗含着对渔人生活的喜爱和向往之情。

这首诗是一首纪游诗。诗人乘舟泛湖,远远望见了海虞山,便写下了这首纪游诗。诗人在船上眺望着眼前的山水,耳畔不时传来阵阵松涛声,眼前不时映现着那帆影摇曳的渔船,心情无比舒畅。正当他陶醉在这美好的景色时,忽然听到一声渔歌飘来,原来已经到了渔人归港的地方。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