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山峡口日西斜,兰渚维舟近酒家。
水漱树根龙露爪,石排江岸虎交牙。
路回佛寺藏深坞,风动渔舟扫落花。
再拜灵均献蘋藻,月明环佩下汀沙。
昌山
昌山峡口日西斜,兰渚维舟近酒家。
水漱树根龙露爪,石排江岸虎交牙。
路回佛寺藏深坞,风动渔舟扫落花。
赏析:
此诗描绘了一幅宁静美丽的自然风景图。首联“昌山峡口日西斜,兰渚维舟近酒家。”以夕阳西下为背景,展现了昌山峡口的壮阔景象。诗人在峡口远眺,看到夕阳余晖映照着山峰,给人一种宁静而壮丽的感觉。同时,“兰渚”一词也暗示了昌山下的湖泊,为全诗增添了一抹生动的色彩。颔联“水漱树根龙露爪,石排江岸虎交牙。”“水漱树根”,形象地描绘出溪流潺潺流淌,犹如龙在饮水;“石排江岸”,“虎交牙”等词语,则描绘出岸边的奇峰怪石,如同猛虎交错在一起。这两句通过动静结合的手法,将昌山的自然风貌展现得淋漓尽致。颈联“路回佛寺藏深坞,风动渔舟扫落花。”“路回佛寺”一句,写出了寺庙的隐蔽之处,让人不禁产生遐想;“风动渔舟”描绘出了渔船在江面上摇曳的画面,给人一种轻快愉悦的感受。尾联“再拜灵均献蘋藻,月明环佩下汀沙。”最后两句则是作者对屈原的致敬和怀念之情。“再拜灵均”表明自己向屈原致敬;“献蘋藻”则是表达对屈原的怀念之情;“月明环佩下汀沙”则营造出一种静谧、优雅的氛围,使整首诗充满了深情与敬意。这首诗通过对昌山峡口日落时分的景象进行细腻描绘,展现了昌山的自然美景以及诗人内心的感慨与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