眉山昔日生三苏,一山草木为之枯。后来笔端挟春腴,却令生意回枯株。
树经公笔无老丑,天以春工付公手。谁云辈行龙眠翁?奚必法嗣洋州守。
山庄刘氏富清玩,家有苏公旧挥翰。恍惊湿藓粘怪石,惯见倒根生断岸。
涪翁对此煮春茶,为公梢上挂长蛇。灯窗细读假山记,秀气终属眉山家。

【注释】

眉山:指四川眉山县,是北宋著名文学家苏轼的故乡。东坡:苏轼的号;古木图:指《古木图》。眉山三苏:指苏洵、苏轼、苏辙(子瞻、辙)。

一山草木为之枯:苏轼贬谪黄州后,曾在东坡居住,并作有《东坡》诗:“我居北海君南海,寄雁传书谢不能。”后来苏轼又因事被贬到惠州,再后来又被贬往海南岛。在这三地之间,苏轼都曾作有诗文。“一山”指黄州,“草木为之枯”即指这些地方的树木花草凋萎。

笔端挟春腴:苏轼在黄州时,曾作有《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里的“春腴”是比喻其文笔之丰富,如春天肥美的土壤一样。

生意回枯株:苏轼在惠州时作有《惠州一绝》:“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这里的“生意”即生机勃勃的意思。意思是说,尽管东坡被贬至惠州等处,但他的文思仍能像春天一样,使枯萎的树枝重新获得生机。

树经公笔无老丑:苏轼在《答吴充秀才书》中有云:“仆自卜命于久寿,而年齿又与众异。自少小至白首,二十有八岁矣。”这里“公笔”指苏轼自己的文字。苏轼的诗文才思敏捷,笔下所写都是生动活泼的形象,没有丑陋的描写。

天以春工付公手:苏轼在《赤壁赋》中写道:“若夫乘奔放浪,须臾数百里。”苏轼的文才犹如春风一般,能使枯木逢春。

辈行:同辈,同行。龙眠翁:宋代书法家米芾字元章号海岳居士,自称龙眠居士,故称苏轼为龙眠翁。苏轼对米芾非常敬仰,两人关系十分亲密。

法嗣:指继承衣钵的弟子或学生。元代诗人虞集《题东坡墨迹后》:“东坡先生法嗣者,涪翁而已。”苏轼的书法艺术造诣极高超,他的门下有许多弟子和学生,其中尤以黄庭坚成就最大,号称“苏门四学士”。

清玩:指高雅的艺术珍品。刘氏:指刘恕。刘恕是宋神宗时期的名臣,曾任尚书左丞右丞、参知政事、枢密副使等职。他酷爱苏轼的作品,家中珍藏着很多苏轼的墨宝,因此又称刘氏为“藏家”。

旧挥翰:指过去曾经挥笔作画的情景;挥翰:挥笔作画。

湿藓粘怪石:形容山林间生长着苔藓,覆盖在怪石上。

倒根生断岸:形容水流冲刷着岸边的石头,将它们冲得东倒西歪。

涪翁:指黄庭坚。他与苏轼同乡,两人交往甚密,黄庭坚也被誉为“东坡门人”。

煮春茶:苏轼在惠州期间,曾在《食荔枝》诗中写道:“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这里指烹煮新鲜可口的荔枝茶。

梢上挂长蛇:苏轼在《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二》中写道:“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这里指湖面泛着碧波荡漾的光芒。

灯窗细读假山记:苏轼在《题西林壁》中写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里指细读苏轼的《题西林壁》这首诗。

秀气:这里指山水间的灵气和韵味。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