肃政光华远,清台启拟公。
节移梅岭北,轺发桂江东。
楮帐筛寒月,椰杯鼓朔风。
瘦童空挟杖,贫病不装狨。
徼俗三年问,威名百郡雄。
星芒垂浒洛,雪色照宾融。
敷教有虞庙,讲经夫子宫。
端严锄犷戾,易直牖倥侗。
吏滑加笞竹,官贪解印铜。
冤销千褐父,恩洽万黄童。
花缦戏冬暖,瓠笙吹岁丰。
仁频苞嫩绿,古辣酿轻红。
象迹烟中堞,鲸波雨外篷。
夷珠人有斛,粤布我无筒。
剖决心如水,驱驰鬓已蓬。
六条方奏最,四牡欲歌功。
为有澄清志,迟输献纳忠。
织云添衣绣,鞭霆亦乘骢。
楚尾吴头会,三湘七泽通。
天文恢翼轸,地盖接潭洪。
牙纛联分政,旌旗列总戎。
鹜争肥似雁,罴搏猛于熊。
怀璧枉无罪,见金忘有躬。
化源安溷溷,狱市积匆匆。
大器能绳物,先声已击蒙。
道傍豺果避,窟底兔几空。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白的《送臧若思上簿归四明作》。

【译文】
肃政光华远,清台启拟公。
节移梅岭北,轺发桂江东。
楮帐筛寒月,椰杯鼓朔风。
瘦童空挟杖,贫病不装狨。
徼俗三年问,威名百郡雄。
星芒垂浒洛,雪色照宾融。
敷教有虞庙,讲经夫子宫。
端严锄犷戾,易直牖倥侗。
吏滑加笞竹,官贪解印铜。
冤销千褐父,恩洽万黄童。
花缦戏冬暖,瓠笙吹岁丰。
仁频苞嫩绿,古辣酿轻红。
象迹烟中堞,鲸波雨外篷。
夷珠人有斛,粤布我无筒。
剖决心如水,驱驰鬓已蓬。
六条方奏最,四牡欲歌功。
为有澄清志,迟输献纳忠。
织云添衣绣,鞭霆亦乘骢。
楚尾吴头会,三湘七泽通。
天文恢翼轸,地盖接潭洪。
牙纛联分政,旌旗列总戎。
鹜争肥似雁,罴搏猛于熊。
怀璧枉无罪,见金忘有躬。
化源安溷溷,狱市积匆匆。
大器能绳物,先声已击蒙。
道傍豺果避,窟底兔几空。

【赏析】
这首诗是李白在唐玄宗开元十三年(725年)春天写给友人臧若思的赠诗。当时作者正任永阳尉,而臧若思即将被贬谪到越州(治所在今浙江绍兴),为此李白写下此诗相送。诗中对臧若思进行了热情的赞颂。全诗共八句,分为四层:第一段(1、2句),第二段(3-6句)、第三段(7-14句)、第四段(15、16句)。每段之间以“或曰”作为过渡,使得整首诗的结构清晰,层次分明。

第一段(1、2句):肃清官场中的邪恶势力。这里用“肃政”、“清台”来比喻正直的官吏。作者赞扬臧若思具有这样的品质,认为他能够清除官场上的邪恶势力。这里的“远”字表明臧若思的品质和能力都非常高远。接下来两句进一步描绘了臧若思的风采,表达了对他深深的敬意。

第二段(3-6句):臧若思将前往越州任职。这里的“轺发桂东”指的是臧若思将要离开京城去越州。作者通过描绘臧若思离开京城的场景,表达了对朋友的依依不舍之情。同时,这也暗示了臧若思即将面对新的挑战和机遇。接下来的两句则表达了臧若思在越州的政绩和成就。这里的“星芒垂浒洛,雪色照宾融”形象地描绘了越州的美丽景色;“敷教有虞庙,讲经夫子宫”则展现了他在教育方面所取得的成就;最后两句则强调了臧若思的威名和声望。

第三段(7-14句):臧若思在越州的生活状况。这里的“端严锄犷戾,易直牖倥侗”形容了臧若思的性格特点和工作方式;“吏滑加笞竹,官贪解印铜”则揭示了他在处理政务时的原则和态度;接下来的两句则描绘了他与当地百姓的关系;最后两句则表达了他对臧若思的祝福和期望。

第四段(15、16句):臧若思即将离开京城回原籍,因此作者为他饯行。这里的“迟输献纳忠”表达了作者对臧若思的敬仰之情;“织云添衣绣,鞭霆亦乘骢”则是对他即将回到京城的美好祝愿。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