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读圭塘唱和诗,流风馀韵想当时。
东山丝竹闲方得,北海樽罍老更宜。
乱后池台浑索寞,梦中松竹亦参差。
棕舆不晚归枌社,愿校园丁筑旧基。
【注释】
圭塘:指苏州的古迹。欸乃,《诗经》中一种诗歌形式,用鼓声来配乐,节奏感很强。
流风:指古代流传下来的优良风气。
东山:指东吴时孙皓的后庭,也泛指富贵人家的园林。
北海:指东汉初年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公孙弘,他曾任北海太守,后人称其为“北海先生”。
索寞:《楚辞》中有“寂寥索寞兮”,形容荒凉冷落。
参差:参差不齐的样子。
棕舆:用棕树皮做的车子。
枌社:旧时祭祀榆树的地方。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晚年隐居在苏州时所作,诗题中的圭塘即指苏州的古迹。诗人通过细读圭塘一带唱和诗作,追忆当年盛况,抒发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之情。
首联写圭塘之景。圭塘位于苏州市郊,是一处风景优美的游览胜地,也是古代文人骚客聚会吟咏之地,因此有许多脍炙人口的唱和之作。“细读”二字,表明作者对这些唱和诗作十分熟悉,并加以细致品味,从中领略其中的韵味与情趣。“流风馀韵想当时”一句则进一步表达了作者对昔日圭塘盛况的向往之情。这里所说的“流风馀韵”,既指古代流传下来的优良风气,也暗示了圭塘一带自古以来就有一种高雅的文化氛围,使得人们在这里相聚吟咏时,能够感受到那种清新脱俗的艺术魅力。这种美好的记忆一直伴随着作者,成为他晚年生活中的一大慰藉。
颔联转而描写自己与友人相聚的情景。“东山丝竹闲方得”,意谓东吴时的孙皓后庭曾经非常繁华热闹,但如今已经荒废无人问津了。这里的“闲”字表明作者在与朋友们相聚时心情格外宁静愉悦。而“北海樽罍老更宜”,则是指北海先生的风采依然如故,岁月虽然流逝,但他那种豁达洒脱的精神却更加令人敬佩。这里的“樽罍”指的是古代酒器,象征着宴请朋友的场所;而“宜”字则表达了作者对北海先生那种从容不迫、潇洒自如的生活态度的赞赏之情。
颈联则转向描绘自己心中的感慨。“乱后池台浑索寞”,这句诗表达了在战乱之后,那些曾经繁华一时的园林已经变得空荡荡、无人问津了。这里的“浑索寞”形容景象显得凄凉萧条,给人一种失落之感。同时,这也反映了诗人对于历史变迁所带来的沧桑巨变的一种深刻思考。而“梦中松竹亦参差”一句则表达了诗人在梦中依然能够看到那熟悉的松柏苍翠、竹子挺拔的景象,虽然这些自然景观在现实中已不再存在,但在梦中它们仍然显得那么生机勃勃、充满生机。这一句进一步强调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无奈,同时也寄托了他对于美好未来的期待与憧憬。
尾联则是诗人对自己晚年生活的一种期盼与祝愿。“棕舆不晚归枌社”,意思是说现在自己已经不再需要像古人那样辛勤劳作、奔波劳碌了,可以安心地回到家乡去享受那份宁静与安逸。这里的“棕舆”指的是一种用棕树皮制成的车,象征着简朴的生活状态。而“愿校园丁筑旧基”则表达了诗人对于教育事业的热爱与执着,希望自己能够继续从事这项工作,为后世留下更多的文化遗产。
整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圭塘一带的风光景色及其背后的历史文化内涵,同时通过诗人自身的情感体验与人生感悟,展现了一幅丰富多彩的画面。这首诗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更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值得我们细细品味与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