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山争盘纡,众壑尽奔放。
中峰最奇绝,直立数千丈。
危搆倚石壁,面势极弘敞。
心神坐超忽,云雨接惝恍。
山色晚更佳,泉声静逾响。
犹言最绝顶,临眺极所往。
欲穷千里目,更试九节杖。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白的《题匡山石室》。

诗句解析与赏析:

  1. 群山争盘纡,众壑尽奔放。
  • “群山争盘纡”描述山脉如同在争夺空间一样,层层叠叠,曲折盘旋。
  • “众壑尽奔放”描绘山谷间水流奔腾,气势磅礴。
  • 整体描绘了一幅雄伟的自然景观。
  1. 中峰最奇绝,直立数千丈。
  • 指出石室位于山峰中央,最为奇特壮观。
  • “直立数千丈”形容山峰直插云霄,高耸入云。
  • 表达了对山峰高峻的赞叹。
  1. 危搆倚石壁,面势极弘敞。
  • 提到石室内有建筑,结构稳固地支撑于岩石之上。
  • “面势极弘敞”形容其外观开阔壮观。
  • 突出了石室的建筑特点和自然美景的结合。
  1. 心神坐超忽,云雨接惝恍。
  • 形容进入石室后心情的宁静与超然。
  • “云雨接惝恍”暗示了云雾缭绕、变幻莫测的景象。
  • 表现了一种超凡脱俗的境界。
  1. 山色晚更佳,泉声静逾响。
  • 描述了夕阳下的山水色彩更加迷人,声音也更加悦耳。
  • “晚更佳”意味着在傍晚时分,景色更加美丽动人。
  • “静逾响”强调了泉水在寂静中的回音效果,给人以深远的印象。
  1. 犹言最绝顶,临眺极所往。
  • 表达站在石室最高处,能够看到远方无限风光的心情。
  • “最绝顶”指石室的最高点。
  • “临眺极所往”形容视野开阔,可以远眺至远方。
  1. 欲穷千里目,更试九节杖。
  • 表示想要探索更多,使用九节杖作为辅助工具。
  • “欲穷千里目”意味着想要看得更远。
  • “更试九节杖”说明用辅助工具来增强视野范围。

总结:
《题匡山石室》是李白赞美匡山石室及其自然环境的佳作。诗中运用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画面,展示了匡山石室的壮丽景象和神秘氛围,以及作者对此的深厚感情。通过对石室的描述,传达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向往,以及对自由飞翔、无拘无束境界的渴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