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向铭山山下过,还来此地却逢君。
少年从吏身何忝,平日吟诗兴不群。
十月虎林天欲雪,一舟渔浦水连云。
自怜客况无聊赖,耳畔蛙声不忍闻。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张籍的作品。下面是逐句解释:
- 每向铭山山下过,还来此地却逢君:
- “铭山”可能指的是地名或山的名字,但这里更可能是指一种文学或艺术上的”铭刻”。诗中提到诗人经常在山下经过,然后返回这里,可能是因为这里有他特别喜欢的地方或记忆。这里的”君”可能是对某个人的尊称,表达了诗人与此人之间深厚的友情。
- 少年从吏身何忝,平日吟诗兴不群:
- 这两句反映了诗人对自己早年从政生涯的反思和批评。”惭愧”表明诗人认为自己在从政时的表现并不出色或令人自豪。”平日吟诗兴不群”进一步强调了这种自我批评的态度,意味着诗人认为自己平时写诗的灵感和创造力并不算出众。
- 十月虎林天欲雪,一舟渔浦水连云:
- 描述了诗人在秋天的景色中看到的景象。”十月虎林”可能是一个具体的地点,而”天欲雪”则暗示了天气即将变冷,雪花即将飘落。”一舟渔浦水连云”则是描绘了一个美丽的画面,渔舟在波涛汹涌的水面上漂浮,仿佛与天空连为一体。
- 自怜客况无聊赖,耳畔蛙声不忍闻:
-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自己客居生活的感慨。”自怜客况”说明诗人感到自己处于一种不利或困难的境地。”无聊赖”进一步强调了他的孤独和无助。”耳畔蛙声不忍闻”则描绘了诗人听到青蛙叫声时的内心感受,尽管青蛙的声音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但诗人却因为自己的心境而无法忍受它们的声音。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诗人与朋友的交往、个人情感的抒发以及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和深刻的人生体验。通过对比和对照的方式,诗人不仅表达了自己对过去的回忆和对未来的期望,还深刻地探讨了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以及个人情感与外部世界之间的相互作用。整体上,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沉的情感,展示了诗人丰富的内心世界和对生命意义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