乃翁已作飞仙去,犹得潭潭好墓田。
老树背风深拓地,野云依海细分天。
青峰晓接鸣钟寺,玉井秋澄试茗泉。
我与源公旧相识,遗言潇洒有人传。

【注释】

拜袁越公墓:袁可立是明朝的名将,曾官至兵部尚书。袁可立死后被追封为太仆卿,后人为了纪念他,就在他的墓地建了一座袁公祠。

乃翁:你(指作者)。飞仙:成仙而去。

潭潭:水清见底的样子。

老树:指老松。

拓地:指树木向四周延伸。

野云依海:形容云气像大海一样无边无际。

青峰晓接鸣钟寺:青峰山在济南长清县城北,山上有古塔和寺庙。鸣钟寺,即青峰山上的佛寺,相传为唐代所建,内有钟楼一座,晨钟暮鼓声震远郊,故名。

玉井:指泉水清澈如玉。

秋澄:秋天的水面很清澈。试茗泉:品尝山泉水。

我与源公:指作者与好友袁可立的友谊。遗言:指袁可立生前对作者的嘱托。潇洒:指文风豪放洒脱。有人传:有人记得、记得这些话。

【赏析】

这首诗是明代文学家王守仁于万历四十二年(1614)游历定山水帘洞时所作,作诗以祭奠袁可立。王守仁,字伯安,初号阳明,后改称阳明子,世称阳明先生,浙江绍兴府余姚县(今属宁波)人,是明代中期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书法家、军事家和教育家。

这首诗的原文如下:

拜袁越公墓因游定水寺有怀源老

乃翁已作飞仙去,犹得潭潭好墓田。

老树背风深拓地,野云依海细分天。

青峰晓接鸣钟寺,玉井秋澄试茗泉。

我与源公旧相识,遗言潇洒有人传。

译文及赏析

我怀着悲痛的心情来到袁可立的墓地祭奠你这位忠良之士。你的英灵已经成仙而去,然而还能看到那一片清澈见底的墓地。

那些苍劲挺拔的老树,依然背风矗立,深深扎根于大地之中;远处的云气,仿佛大海般无边无际,它们分别将天空分为不同的层次,形成了一幅壮美的画面。

早晨,青峰山与鸣钟寺相接,阳光洒在山峰之上,使得整个山谷充满了生机;晚上,皎洁的月华照耀着山下的碧波荡漾的泉水,使得这泉水显得更加清澈晶莹。

我和袁可立是老朋友,他对我非常关心,还嘱咐我不要忘了他生前对我的叮嘱。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