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轻数尺黄泥壤,埋却斯人后更无。
山上自难生毒草,树间长见聚慈乌。
樵耕可免凭乡俗,洒扫能来是学徒。
后有宣尼须痛惜,待将墓额写呜呼。

【注释】

家西十里外茅洋小山中土冢累然初不封树乡先生舒文靖公墓也

莫轻数尺黄泥壤,埋却斯人后更无。

山上自难生毒草,树间长见聚慈乌。

樵耕可免凭乡俗,洒扫能来是学徒。

后有宣尼须痛惜,待将墓额写呜呼。

【赏析】

此诗是诗人于元和十二年(817)重游故里时所作。诗前两句点明题旨,指出“吾宗”的墓地虽然在茅洋小山之中,但并未加以修葺,只是随意而葬。接着又指出墓地虽未加修葺,却有两桩值得称道的事情:一是山上没有生长出毒草;二是树上常有乌鸦聚集。这两句既表明了诗人对“吾宗”墓地情况的了解,又表现了他对“吾宗”的怀念之情,同时透露了他对故乡风土人情的熟悉。以下四句,从三个方面具体地说明了“吾宗”墓园的情况。最后四句,表达了诗人对于“吾宗”的追悼和惋惜之情。

“莫轻数尺黄泥壤,埋却斯人后更无。”诗人说不要轻视那几尺黄泥薄土,因为“吾宗”已不在人世了,再没有人去动它。这里诗人用一个反问句,以引起人们的重视,突出“吾宗”墓园的荒废。“山上自难生毒草”是说由于墓地荒凉,所以山上没有生长毒草,“树间长见聚慈鸟”则是说由于墓地荒凉,所以树上常有乌鸦聚集。这两联都是通过描写自然景色的变化来暗示“吾宗”墓园的荒废。“樵耕可免凭乡俗,洒扫能来是学徒。”“樵”“耕”指打柴、种田,“洒扫”指扫墓、打扫等。诗人说,有了这个墓地,就可以免除那些靠砍柴、种田为生的农民的劳动。同时,这个墓地又是读书人的学习场所,可以供学生来拜师学艺。诗人在这里一方面赞美了“吾宗”墓园的有利条件,另一方面又指出,如果不及时加以修建,那就要失掉这些有利条件了。

“后有宣尼须痛惜,待将墓额写呜呼。”最后四句,是对“吾宗”的追悼和惋惜。“宣尼”,即孔子。“痛惜”就是深切地痛惜,“写呜呼”就是写上“呜呼哀哉”。诗人说:后来还有孔子这样的圣人啊!他一定也会痛惜我们这些后人不能好好地修好他的墓园,一定要写上“呜呼哀哉”来悼念我们这些人。这一联诗人以“宣尼”自比,既表示了对“吾宗”的追念,又表示了对“吾宗”的崇敬。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