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发使君经世材,尽闲犹解畅池台。
杂花屏障四时有,明月镜奁三面开。
各坐山随人意看,正吟风递鸟声来。
当年时雨堂前梦,得似从容此一杯。
这首诗的译文是:白发的使君经世之才,尽管闲居仍能畅想池台。四时杂花环绕屏障,明月镜匣三面展开。各自坐观山势随人意看,正吟诵风声递送鸟声。当年堂前雨梦,得似从容此一杯。
注释:
奉题孙使君池馆:献给孙使君的池馆。使君,古代对州郡长官的尊称。
白发使君经世材:使君(官名)满头白发,有经世济民之才。
尽闲犹解畅池台:即使是在空闲之时,也仍然可以畅想池台。
杂花屏障四时有:四周围绕着各种花卉,四季都有美景。
明月镜奁三面开:明亮的月光像镜子一样,从三个不同的方向照进来。
各坐山随人意看:每个人根据自己的心意去欣赏周围的山景。
正吟风递鸟声来:正在吟诵着诗句,听着风吹过树林的声音和小鸟的叫声。
当年堂前雨梦,得似从容此一杯:回想起过去在厅堂前的雨夜,如今能够像这样从容地喝一杯美酒。
赏析:
这首五律诗是诗人写给孙使君的一首奉题之作。全诗通过对孙使君池馆的描绘,展现了一幅宁静、优美的画卷,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孙使君的敬仰之情。
首联“白发使君经世材,尽闲犹解畅池台”,赞美了孙使君的才华,即使身处闲散之中,也能感受到池台的美好。这里的“尽闲”与“经世材”形成了对比,突出了孙使君的高洁品质。
颔联“杂花屏障四时有,明月镜奁三面开”,描绘了池馆周围美丽的景色。四时之花与明月之影相映成趣,给人一种宁静而美好的感受。
颈联“各坐山随人意看,正吟风递鸟声来”,表现了诗人与孙使君一同欣赏风景的情景。诗人坐在山上,随着心情的变化,观赏着周围的景色;同时,风中传来鸟儿的叫声,增添了诗中的生动感。
尾联“当年堂前雨梦,得似从容此一杯”,回忆了昔日在堂前听雨时的梦境,现在能够像那样从容地喝一杯美酒,感慨时光荏苒,人事已非。
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既有对孙使君的赞美,也有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体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高尚的情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