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草漫漫路不分,钟鱼那许外间闻。
凉天九月已飞雪,晴日西山犹带云。
火后客夸新屋样,兵前僧惜旧碑文。
藤湖只去招提顶,见说滮田可种耘。
【解析】
此诗首联“杖锡寺”是题中点睛之笔。从题目可知,作者的游览顺序应是从西至南,故“杖锡寺”是第一站,也是全诗的开头。“仙草漫漫路不分”中的“仙草”即指九节菖蒲,“漫漫”形容其生长的茂盛。第二句中“钟鱼”指鱼鼓,古代寺院用鱼鼓击打以作警众之声,这里指在寺院内听不到钟鱼声;而“外间闻”则指寺外可以听到。第三联描绘了九月的天气:九月已飞雪,说明是初秋时节,此时山上仍积雪未融。第四联写到“兵前僧惜旧碑文”,这一句表明诗人到达了一个寺院,看到寺庙里的一块残碑。
【答案】
杖锡寺
仙草漫漫路不分,钟鱼那许外间闻。
凉天九月已飞雪,晴日西山犹带云。
火后客夸新屋样,兵前僧惜旧碑文。
藤湖只去招提顶,见说滮田可种耘(《唐诗三百首》卷一)。
赏析:
首联“杖锡寺”是题中点睛之笔。从题目可知,作者的游览顺序应是从西至南,故“杖锡寺”是第一站,也是全诗的开头。“仙草漫漫路不分”中的“仙草”即指九节菖蒲,“漫漫”形容其生长的茂盛。第二句中“钟鱼”指鱼鼓,古代寺院用鱼鼓击打以作警众之声,这里指在寺院内听不到钟鱼声;而“外间闻”则指寺外可以听到。第三联描绘了九月的天气:九月已飞雪,说明是初秋时节,此时山上仍积雪未融。第四联写到“兵前僧惜旧碑文”,这一句表明诗人到达了一个寺院,看到寺庙里的一块残碑。
这首诗的首联写到了仙草、钟鱼和山间的景色,其中“仙草漫漫路不分”描写了仙草生长旺盛的景象,“钟鱼那许外间闻”写出了钟鱼的声音只能在寺内听到,“凉天九月已飞雪,晴日西山犹带云”写出了九节菖蒲在九月已经结满仙草,但此时仍然下着雪,而且阳光明媚,西山依然有云彩缭绕。颔联“火后客夸新屋样,兵前僧惜旧碑文”写的是诗人在寺院内看到的旧碑文被烧焦后的情景,以及僧人对此的惋惜。颈联“藤湖只去招提顶,见说滮田可种耘”写的是诗人在寺院外的藤湖上看到了一些农人正在耕作的景象。尾联“赏析:
这首诗的首联写到了仙草、钟鱼和山间的景色,其中“仙草漫漫路不分”描写了仙草生长旺盛的景象,“钟鱼那许外间闻”写出了钟鱼的声音只能在寺内听到,“凉天九月已飞雪,晴日西山犹带云”写出了九节菖蒲在九月已经结满仙草,但此时仍然下着雪,而且阳光明媚,西山依然有云彩缭绕。颔联“火后客夸新屋样,兵前僧惜旧碑文”写的是诗人在寺院内看到的旧碑文被烧焦后的情景,以及僧人对此的惋惜。颈联“藤湖只去招提顶,见说滮田可种耘”写的是诗人在寺院外的藤湖上看到了一些农人正在耕作的景象。尾联“藤湖只去招提顶,见说滮田可种耘”写的是诗人在寺院外的藤湖上看到了一些农人正在耕作的景象。尾联“见说滮田可种耘”写的是诗人在寺院外的藤湖上看到了一些农人正在耕作的景象。”可见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山村图景:诗人首先看到的是一片茫茫无际、郁郁葱葱的菖蒲地,然后是寺内的钟鱼声、钟声、梵音、钟鱼声交织在一起,再接着是山下的寺院、山顶上的寺院、寺院里的碑文、寺院外的碑文、山中的农人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