愁中待醉何曾醉,梦里还家不是家。
输与山行穷学究,一筇一笠看梅花。
【注释】李元中:唐代诗人,字景和。秀才:古代的科举考试,通过者称为秀才,是士人的初级功名。
【赏析】
这首诗写于诗人晚年游历诸公间。开头二句“愁中待醉何曾醉,梦里还家不是家”,道出了作者的心境。在诗中,他以酒解愁,可是却愁更深了。这两句诗看似平淡浅显,其实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感情。诗人在诗中自问自答:“愁中待醉”说明他愁闷到了极点;“何曾醉”则进一步表明他愁闷之深,以至饮酒也难以驱除。“愁中待醉”四字,把一个忧心如焚、百无聊赖的失意文人形象刻画得十分生动。“梦里还家”则表明他梦寐以求的归家之愿,而“不是家”则说明他梦寐以求的家乡,并不在他自己的心中,而是在远方,在另一个地方。这就更深刻地表现出他的失意、苦闷和彷徨无措。
第三句“输与山行穷学究”,表现了诗人对人生态度的独特见解。“输”有“委曲”、“委屈”的意思。诗人认为,人生的道路是崎岖不平的,要战胜困难,就必须学会委曲自己,屈己待人。这里说“输与山行”,即表示愿意像山野之人那样忍辱负重,屈己求全。“输与”两字,既表明了诗人的委曲求全的人生态度,又暗示了他内心的矛盾心理。
结末二句“一筇一笠看梅花”则是诗人归隐生活的真实写照。“筇”(qióng)是一种手杖,竹制的;“笠”(lì)是斗笠。这两句诗的意思是:我拄着竹杖,戴着斗笠,独自欣赏梅林中的梅花。梅花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常见的意象,它象征着高洁坚韧的品质。这两句诗不仅描绘出诗人赏梅时的情景,而且表现出诗人超脱尘世、寄情山水的高远襟怀。
这首诗通过对诗人内心情感的细腻描写以及他对人生态度的独特见解,展现了诗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高尚的道德情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