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年丰谷差贱,白米应饥翳桑夫。
飞蝗是处有遗孽,未省腊前能雪无。
【注释】
九月晦日二首:即《九月九日题杜宜公亭》。九月,农历九月。晦日,指阴历月末的一天。杜宜公,名谊,唐人。
今年:指作者自己。
年丰谷差贱:丰收之年,米价便宜。
白米:指稻米。
翳桑夫:在桑树荫下休息。
飞蝗:蝗虫。
遗孽:遗留下来的灾祸或罪过。
未省:没有考虑到。
能雪:能消除、能平息。
【赏析】
《九月九日题杜宜公亭》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七言律诗。此诗作于上元二年(761)九月九日。时值丰收之年,米价低贱,杜甫遂与友人游宴于宜公亭。诗人面对丰收之秋而感叹时事,抒发对国家民族命运的忧虑,表达了自己渴望建功立业、报效国家的迫切愿望。
全诗前半部分写丰收之年,诗人看到丰收之景而心花怒放,喜形于色;后半部分则由物及人,以物喻人,将农民比作“白米”,将统治者比作“桑夫”,将天下苍生比作“飞蝗”,表达了诗人对农民的关心和对统治者的不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