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公虽沦迹,识密鉴亦洞。
沉醉似埋照,寓辞类托讽。
长啸若怀人,越礼自惊众。
物故不可论,途穷能无恸。

注释

  1. 阮公:指三国魏时期著名诗人阮籍。
  2. 虽沦迹:虽然已经沉沦。
  3. 识密鉴亦洞:见识深刻,明鉴如镜。
  4. 沉醉似埋照:形容醉酒时仿佛忘却一切,如同被酒所掩埋的光辉。
  5. 寓辞类托讽:用言辞来表达自己的感慨或讽刺。
  6. 长啸若怀人:长长地叹息像是在怀念人。
  7. 越礼自惊众:超越礼节的行为会引起人们的惊讶。
  8. 物故不可论:死亡是无可避免的,无法评论。
  9. 途穷能无恸:在人生道路上走到尽头,没有悲痛的必要。

译文

阮籍虽然已经沉沦于世俗,但他的见识和眼光依然敏锐透彻。
他沉醉于酒中仿佛忘却了一切,言辞之中流露出的是一种深深的寄托与讽刺。
他总是长声长气地叹息,好像在怀念着谁一样。
他的行为超越了常规的礼仪,自然会让人感到惊异。
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故事,这些故事都是关于他的才华和智慧。
他的去世是不可避免的,我们只能接受这个事实。
他在人生的旅途中走到了尽头,没有悲伤的必要。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阮籍生平事迹和性格特征的描绘,展现了阮籍的才华、智慧以及他的人生态度。阮籍作为魏晋时期的名士,以其高洁的品格和独特的人生观受到后世的赞誉。诗中的“沉醉似埋照”形象地描绘了阮籍醉后的状态,似乎忘却了世俗的纷扰。同时,阮籍的言辞中也透露出他对现实的不满和对理想的追求。他的长啸、长叹、超越礼数的行为都显示出了他内心的孤独和愤懑。尽管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但他最终还是走向了死亡的终点。诗中的“物故不可论”和“途穷能无恸”都表达了一种超然的态度,即面对生死轮回的自然规律,无需过于悲怆。整首诗既体现了阮籍个人的特点,也反映了魏晋时期士人的共同精神风貌,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历史价值。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