瞻彼南山岑,白云何翩翩。
下有幽栖人,啸歌乐徂年。
丛石映清泚,嘉木澹芳妍。
日月无终极,陵谷从变迁。
神襟轶寥廓,兴寄挥五弦。
尘彯一以绝,招隐奚足言。

【题解】

浮玉山,在今陕西周至县西。唐人有诗云:“南山岑岑浮玉阙。”李商隐《无题》“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返”,亦言浮玉山。此诗为作者晚年避地山中之作。

【注释】

①瞻彼南山岑:仰望那高耸入云的高山。岑,小阜也。

②白云何翩翩:飘荡的白云,轻飘飘的。

③下有幽栖人:下面有幽居的人。指山中隐士。

④啸歌乐徂年:啸歌,长啸欢歌以自娱。徂,往,去。

⑤丛石映清泚:丛石,多石的地方。清泚,水名,发源于甘肃泾川县西北。此二句谓多石之处,清澈见底;芳草之下,嘉木葱茏。

⑥嘉木澹芳妍:芳妍,香花美木。此二句谓嘉木之香花美木,淡雅宜人。

⑦日月无终极:日月运行,没有终止之时。

⑧陵谷从变迁:陵,土丘;谷,山谷。此二句谓山陵与谷壑,时时都在变换着面貌。

⑨神襟轶寥廓:神襟,神韵、神气。逸,通“轶”。轶,超脱。

⑩兴寄挥五弦:兴,兴致。寓,寄托。五弦,古瑟的一种,有五十根弦。此句谓借琴声抒写怀抱。

⑪尘彯一以绝:尘彯,尘土。绝,断绝。指隐居生活。

⑫招隐奚足言:招隐,招来隐居之人。奚,疑问代词。言隐居生活有何值得称道的呢?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晚年避地山中的感怀之作。前半部分写景,后半部抒情,情景交融。

首联“瞻彼南山岑,白云何翩翩”。“南山岑岑”点出所游之山,即浮玉山,并暗含了诗人对朝廷的愤懑之情。接着以“白云何翩翩”一句写浮玉山上的景色。这里运用比喻的手法,把“白云”比作“翩翩”的舞者,形象逼真,富有动感。“翩翩”一词,不仅写出“白云”的轻盈飘逸,而且给人以轻松愉快的艺术感受。同时,这两句又为下文写山中隐士的生活作了铺垫,并为全诗定下了基调。

颔联“下有幽栖人,啸歌乐徂年”。“幽栖人”是指隐居山中的隐士们。他们远离尘嚣,过着恬静、悠闲的生活。他们“啸歌”,唱着古老的歌曲,唱着自己的快乐和忧愁,唱着对未来的期望和憧憬。这一联既描写环境,又表现人物,生动传神地勾勒出一幅闲适安逸、宁静美好的山水图。

颈联“丛石映清泚,嘉木澹芳妍”。“丛石映”三字,将“石”与“清泚”(水)联系起来,突出了水的清澈晶莹,从而衬托了石头的美丽、坚硬和耐久。而“嘉木”则指的是郁郁葱葱的树木,它们散发着迷人的芬芳香气。这里的“澹芳妍”既指树香,又兼有色泽艳丽之意,进一步渲染了山林之美。这一联既描写自然景物,又表现诗人的审美情趣,使读者仿佛置身于美丽的山水画中。

以上四句主要描绘了浮玉山的优美景色以及隐居山中生活的悠闲惬意。然而,诗人并没有因此而满足,而是继续深入地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过阕“日月无终极,陵谷从变迁”。“日月”喻指时光,“终极”即尽头。“陵谷从变迁”则是说山陵与谷壑随时都会发生变化。这里既表达了时间的无情与流逝,也暗含了人生的短暂和无常。诗人在这里用反问句“日月无终极,陵谷从变迁”来强调自己对于时间流逝、生命无常的感慨。

尾联“神襟轶寥廓,兴寄挥五弦”。“神襟”即神气、神韵,“轶寥廓”指超越、超凡。诗人通过这句诗表达了自己在隐居生活中追求高雅情趣、超然物外的心境。而“兴寄挥五弦”则是说自己通过琴声来抒发自己的情感和志向。这两句既表现了诗人的艺术修养和审美情趣,又体现了他的高尚情操和远大抱负。

整首诗通过对浮玉山美景的描绘以及隐居生活的抒情议论,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意义的思考以及对自然美和艺术美的感悟。同时,诗人还通过对历史的回顾和对未来的展望,展现了自己的理想境界和追求目标。

这首七律写得清新隽永,意境深远,语言优美,是一首难得的佳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