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绕苍松迥,寺俯清泉幽。
况复得佳友,来游当杪秋。
情随水声远,兴挟山光浮。
两涧涉游足,双峰睇吟眸。
陆寻虞监宅,林访袁家丘。
徘徊念畴昔,感叹罢冥搜。
古今如大梦,身世一浮沤。
不悟无生乐,终缠有漏忧。
晤言资道侣,冥理契缁流。
咄嗟已成累,竟动故园愁。

【注释】

游清泉寺:游览清泉寺。

路绕苍松迥:山路上环绕着苍翠的松树。

寺俯清泉幽:寺庙俯视那清凉的泉水。

况复得佳友,来游当杪秋:何况还有一位好朋友,现在正值秋天到来之时,他来到此地游玩。

情随水声远,兴挟山光浮:我的感情随着水声飘向远方;我的兴致夹杂着山色而升腾起来。

两涧涉游足,双峰睇吟眸:我在两山间的涧谷中漫游,观赏着双峰。

陆寻虞监宅,林访袁家丘:在陆地上寻找虞监的住所,到树林中去探访袁家的坟墓。

徘徊念畴昔,感叹罢冥搜:我徘徊地思念往日的情景,感叹不已。

古今如大梦,身世一浮沤:历史与现实就像一场大梦,人世与生死就像一叶轻舟。

不悟无生乐,终缠有漏忧:不懂得生命的快乐,最终还是纠缠在这烦恼中。

晤言资道侣,冥理契缁流:通过谈话可以增进对佛教道理的理解,与僧人交谈可以领悟禅宗的道理。

咄嗟已成累,竟动故园愁:忽然感到自己已经成了世俗的负担,以至于触动了故乡的忧愁。

【赏析】

此为一首题咏名寺清泉寺的七律诗。全诗前四句写游寺时的感受、所见、所闻和所触,后四句抒发感慨、议论,并点出了诗人的身世之感。

首联两句,写诗人游历清泉寺时的心情。“路绕苍松迥”一句描写了清泉寺四周苍松环抱的景象,“寺俯清泉幽”一句则写出了清泉寺环境优美,幽静宜人的景色。诗人在这里既表现出自己的欣赏之情,也透露出他对清泉寺的喜爱之情。

颔联两句,写诗人游历清泉寺时的感受。“况复得佳友”一句是说,更值得高兴的是,他现在得到了一位知音的朋友,与他一起来到这里。“当杪秋”一句则是说,正当深秋季节到来之时。这里的“杪秋”指的是初秋时节。诗人在这里不仅写出了他与知音朋友的相逢之喜,还表达了他对秋天的到来的喜悦之情。

颈联两句,写诗人游历清泉寺时的所见和所感。“情随水声远”一句是说,我的感情随着清泉流淌的声音而飘远;“兴挟山光浮”一句是说我的兴致随着山景的色彩而升腾。这里的“兴”是指兴致、心情等。这两句是说,诗人的心境与周围的山水景色融为一体,仿佛置身于一个美丽的世界之中。

尾联两句,写诗人游历清泉寺时的所见和所思。“两涧涉游足”一句是说,我在两山之间的涧谷中漫游,尽情赏玩了美景;“双峰睇吟眸”一句是说,我在欣赏双峰景色的同时,也在吟诵诗句。这两句诗写出了诗人的悠闲自得之情,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自然风光的喜爱之情。

五、六两句则是诗人的感慨之作。“陆寻虞监宅”一句是说,我在陆地上寻找虞监的住所;“林访袁家丘”一句是说,我在树林中探访袁家的坟墓。这里的“陆寻”、“林访”都是诗人为了寻找虞监和袁家而进行的活动。这两句诗既表现了诗人对虞监和袁家的感情,也表现了他对故乡的怀念之情。

七、八两句则是诗人的感叹之作。“徘徊念畴昔”一句是说,我现在徘徊地回忆往日的情景;“感叹罢冥搜”一句是说,我感到叹息不已。这里的“冥搜”是指冥思苦想。这两句诗既写出了诗人对往日情景的回忆,也表现了他对现实生活的感慨之情。

九、十两句则是诗人的议论之作。“古今如大梦”一句是说,历史与现实就像一场大梦一样;“身世一浮沤”一句是说,人世与生死就像一叶轻舟一样。这里的“古今”指的是历史与现实;“身世”指的是人世与生死等等。这两句诗既是诗人对历史与现实的思考,也是他对自己人生境遇的感叹。

十一两句则是诗人的观点之言。“不悟无生乐”一句是说,不懂得生命的乐趣;“终缠有漏忧”一句是说,最终还是被烦恼所纠缠。这里的“不悟”、“有漏”都是佛教用语,前者指不明道理,后者指有烦恼。这两句诗既表现了诗人的人生态度和思想观念,也表现了他对于人生困境的无奈和困惑。

最后两句则是诗人的情感表达。“晤言资道侣”一句是说,通过谈话可以增进对道法的理解;“冥理契缁流”一句是说,与僧人交谈可以领悟禅宗的道理。这里的“晤言”是指交谈;“冥理”是指禅宗的道理;“缁流”是指僧人等佛教徒。这两句诗既表现了诗人对于道法的理解,也表现了他对于禅宗思想的认同和追求。

这首诗以清泉寺为中心,描绘了一幅美丽宁静的自然风光图,表达了诗人对于生命乐趣、人生境遇的思考和感悟。同时,通过对道法、禅宗思想的探讨,揭示了诗人的思想境界和人生哲学。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