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卜山中居,柴门林际开。
湖光并野色,一一入吾怀。
勿言此居好,殆与素心乖。
越鸟当北翔,夜夜思南栖。
蛟龙去窟宅,常怀蛰其泥。
此土固云乐,我事寡所谐。
惟于酣醉中,归路了不迷。
时时沃以酒,吾驾亦忘回。
【注释】
卜:占问。陶渊明饮酒二十首:陶渊明《归去来兮辞》有二十首诗,这里指陶渊明的酒诗。
我卜山中居:我选择在山中居住下来。卜,选择。山中居,指隐于山林中的居处。
柴门林际开:柴门外边,树林里边。柴门,用柴草编成的门。林际,树林的边缘。
湖光并野色,一一入吾怀:湖面上的光影和田野上的景色,一片片地映入我的胸怀。
勿言此居好:不要说这个住处很好。
殆与素心乖:大概和我本来的意愿相违背。殆,大概。
越鸟当北翔:越鸟应当向北飞翔。比喻自己的志向应该往南飞去。
夜夜思南栖:夜晚时思念向南飞去栖息的地方。
蛟龙去窟宅,常怀蛰其泥:蛟龙离开它的洞穴,常常怀念蛰伏在那里的泥中。喻指隐居的生活。
此土固云乐:这里的土地固然是快乐的。
我事寡所谐:我的事情很少有合适的。
惟于酣醉中,归路了不迷:只有在醉中,回家的路才不会迷失。
时时沃以酒,吾驾亦忘回:经常把酒洒在身上,我的车也不回头。
【赏析】
这首诗写诗人卜居山中之后的感受,表现了他超脱尘世、寄情山水的情怀。
开头两句“我卜山中居,柴门林际开”,表明自己选择了隐居生活,并在山林之中建起一所小屋。“卜”,选择之意。“柴门”,指用柴草编的门。“林际”指树林边缘。这句写诗人选定山中隐居之所,并建起了茅屋。“柴门林际开”描绘出一幅幽静的隐居生活图景。
中间四句“湖光并野色,一一入吾怀;勿言此居好,殆与素心乖;越鸟当北翔,夜夜思南栖;蛟龙去窟宅,常怀蛰其泥”,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他的内心感受,也抒发了自己远离世俗纷杂,回归自然的志趣。诗人通过“湖光”、“野色”以及鸟儿等意象,表达了他对自然美景的喜爱之情。同时,诗人也表达了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结尾两句“此土固云乐,我事寡所谐;惟于酣醉中,归路了不迷”则进一步抒发了诗人内心的真实感受。“此土固云乐”,表明他对于隐居生活充满热爱,认为这是一种快乐的境界。“我事寡所谐”,则表明诗人对于自己的隐居生活并不完全满意,觉得自己做的事情很少能够符合心意。最后两句“惟于酣醉中,归路了不迷”则表现了诗人在隐居生活中的一种自由自在的状态。他认为只要陶醉在酒中,就可以忘掉一切烦恼和忧虑,也不会迷失方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选择隐居生活、热爱自然美景和追求自由自在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