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出非好荣,今处非避喧。中行有前训,恐遂堕一偏。
商于四老人,遗之在西山。朝歌《紫芝》去,暮逐白云还。
当其扶汉储,亦复吐一言。

【注释】

昔出非好荣(昔:以前),今处非避喧(今:现在),中行有前训(中行:春秋时晋国大夫介之推,名重,字子重,号中行。晋文公重耳流亡时,介子推曾割股为之充饥。事见《左传·僖公七年》。前训:指介子推的典故),恐遂堕一偏(堕:堕坏、坠落;偏:偏执、片面。意谓如果只学介子推那一面,就不免会走极端)。

商于四老人,遗之在西山(商州:唐时属山南道,即今陕西商县。遗:赠送;遗之在西山:把老人送到山中居住)。朝歌《紫芝》去,暮逐白云还(《紫芝》:传说中的一种仙草。传说黄帝得此草,能长生不老。朝歌:指京城长安。去,指离开。暮:傍晚。)

当其扶汉储(《汉书》称武帝为“汉太子”,汉太子即汉太子,即太子刘据。扶:辅助)。亦复吐一言(吐:吐出;言:言论)。

【赏析】

《和陶渊明饮酒二十首》是诗人晚年与陶渊明饮酒时所作的诗歌。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陶渊明的赞赏之情。

全诗共二十句,每句五言。

第一句“昔出非好荣”,意思是说,过去他并不是为了追求名利才离开官场的。

第二句“今处非避喧”,意思是说,现在他并没有因为厌恶喧闹而避开尘世。

第三句“中行有前训”,意思是说,他曾经听说过一个典故,那就是春秋时的介之推,他曾为了帮助君主摆脱困境,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

第四句“恐遂堕一偏”,意思是说,他担心自己也会像介之推那样,只关注一方面的事情,而忽略了其他的方面。

第五至七句写诗人与陶渊明一起饮酒的情景。

第八句“商于四老人”,意思是说,他们曾经遇到过四位老人。

第十句“遗之在西山”,意思是说,这些老人被他们送到了山中居住。

第十一句“朝歌《紫芝》去”,意思是说,他们离开了长安城,去寻找一种叫做紫芝的仙草。

最后两句“暮逐白云还”,意思是说,他们终于找到了这种仙草,并且回到了山中。

这首诗通过对陶渊明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陶渊明的敬仰之情。同时,它也反映了诗人晚年的生活状态,即远离繁华的城市,回归自然,享受清静的生活。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