禊饮秘图湖,天气淑且柔。
传觞际曲渚,濯缨临芳洲。
纤条乱风树,幽葩落晴沟。
众宾亦以乐,正忘尘世忧。

【解析】

“续兰亭会补任城令吕本诗”是题目,全诗四句,每句七字。

第1句:“禊饮秘图湖”中“禊”,指古代的一种祭礼活动,多在水边举行;“秘图”指《兰亭序》,即东晋王羲之的书法名作;“湖”,泛指西湖。此句意为:在西湖边举行了一次秘密的饮酒聚会。

第2句:“天气淑且柔”中“淑”指美、和煦;“柔”指温柔、柔和。此句意为:天气美好而又温柔。

第3句:“传觞际曲渚,濯缨临芳洲。”中“觞”,指酒杯;“际”,靠近的意思;“渚”,小洲或沙洲;“濯缨”,洗帽子。此句意为:酒杯传着,靠近小岛,洗帽临着香草之洲。

第4句:“纤条乱风树,幽葩落晴沟。”中“纤条”“幽葩”分别指细长的小枝和小朵的花;“乱风”形容树枝随风摇曳的样子;“晴沟”是指清澈的溪流。此句意为:纤细的小枝被风吹得乱了套,娇小的花朵落在晴朗的溪流中。

第5句:“众宾亦以乐,正忘尘世忧。”中“众宾”指在座的宾客们;“以乐”指快乐;“尘世忧”,指人间的烦恼。此句意为:各位宾客都沉浸在快乐之中,忘记了世俗的烦忧。

【答案】

(一)

译文:在西湖边举行了一次秘密的饮酒聚会。天气美好而又温柔。酒杯传着,靠近小岛,洗帽临着香草之洲。

(二)

译文:纤细的小枝被风吹得乱了套,娇小的花朵落在晴朗的溪流中。各位宾客都沉浸在快乐之中,忘记了世俗的烦忧。

赏析:

这是一首写春游宴集的诗。《宋史·乐志》载,宋代有“清明宴”、“重九宴”、“端午宴”,都是宫廷举行的盛大宴会。这首诗描写的就是宋代重阳节的宴集。

首句“禊饮秘图湖”,点明是在重阳节宴集,地点在杭州西湖。据《晋书·王羲之传》,重阳节是古代帝王将相向高德老人祝寿的日子。晋代的文人雅士往往在此日举行宴会,饮酒赋诗,以表达对老前辈的敬仰之情。而《兰亭集序》正是王羲之于重阳节在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为纪念他的好友谢安而写的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因此,这首诗也借“禊饮秘图湖”来表达作者对王羲之的崇敬之情,以及自己与同僚欢聚一堂的喜悦心情。

次句“天气淑且柔”,是对宴集环境的描绘,也是诗人内心情感的真实写照。这里用一个“淑”(善)和一个“柔”(温和),将天气写得既美丽又宜人,既清新又有生气。这样的天气无疑是最适合宴集活动的。

第三句“传觞际曲渚,濯缨临芳洲”写宴集的活动。觞,酒器;际,临近;濯缨临芳洲,意谓洗帽临着香草之洲。这两句的意思是说,在小舟上把杯子传过来过去,大家围坐在曲水边的洲上,一起洗去帽上的浮尘,沐浴在芳香的绿草之中。这一联是全诗的重点句子,诗人运用丰富的想象力,把宴集的场面渲染得生动活泼而又充满情趣,使读者仿佛亲临其境地感受到宴集的欢乐气氛。

第四句“纤条乱风树,幽葩落晴沟”写宴集的环境。纤条,指柳条;幽葩,即幽花;乱风,指微风轻吹;晴沟,是指明亮的水流。这两句的意思是说,柳枝被风儿吹得凌乱不堪,娇美的鲜花纷纷落在清亮如镜的溪水中。这一句既是实景的描写,又是虚景的映衬,通过对比景物的动静变化,烘托出宴集时欢快的气氛。

第五句“众宾亦以乐,正忘尘世忧”,写宴集的内容。众宾,指参加宴集的人;以乐,指宴饮时的快乐;尘世忧,指人间的烦恼。这两句的意思是说,在座的宾客们都沉浸在快乐之中,忘却了世俗的种种烦恼。这一联是全篇的主旨所在,它表现了诗人在宴集时的愉悦心情和超然物外的思想境界,同时也反映了当时人们对于人生享乐的向往和追求。

这首《续兰亭会补任城令吕本诗》是宋代诗人林逋的作品。林逋是北宋著名诗人、画家,隐居杭州孤山数十年,不娶不宦,终身未尝一日出仕。他擅长画梅竹,尤精于诗。他的诗多咏梅、竹、鹤和山水等自然景象,语言简炼含蓄,意境优美清新,给人以很高的艺术享受。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