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云渺何许,目断楚江天。悲风大河南北,跋涉几山川。手线征衫尘暗,雁足帛书天阔,恨入短长篇。青镜晓慵看,华发早盈颠。
叹流光,真逝水,自堪怜。明年屈指半百,勋业愧前贤。霄汉骖鸾无梦,桑梓归耕有计,醉且付高眠。寄谢鹿门老,待我共谈元。

《水调歌头·题黄州快哉亭》是宋代文学家苏轼所作的一首词。该词上阕写景,以“白云”起笔,用“目断楚江天”收结。下阕抒怀中之情,先由“青镜晓慵看”到“明年屈指半百”,再由“醉且付高眠”想到“待我共谈元”。全词意境雄浑,气势豪迈,表达了作者对人生、功业、友情和归隐田园的向往与追求。

译文:
白云渺茫何处,远隔千里,我凝望楚国的江面。秋风从北吹来,穿过大河两岸。跋涉山川,手染征衫已尘暗。书信往来,只能凭鸿雁寄书传情,但天地广阔,无法寄出我的思念。感叹青春如流水般逝去,自己怎能不感到悲愁。转眼间,又到了明年,我已是五十岁的人了。虽然有功勋业绩,但我愧对自己的前贤。在天空中遨游,如同骖鸾飞翔。回到桑梓之地,耕种生活。醉酒后,我将酣然入睡,不再多想其他事情。
赏析:
《水调歌头·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为宋代文学家苏轼所写。这首词作于公元1095年(宋神宗熙宁八年)秋,当时苏东坡因“乌台诗案”受审,被贬黄州团练副使。他看到家乡黄州一带山清水秀,便在城东南角修建了一座亭子,取名为“快哉亭”。

上片开头三句,写登楼所见之景:“白云渺何许,目断楚江天。”这里,“白云”既点明季节,也暗示作者的心境;“渺何许”则表现出作者面对浩渺云海时,那种怅惘无依的情绪。而“目断”二字,既写出了作者凝望之久,又透露出他对故乡的深深眷恋之情。

下片开头三句:“叹流光,真逝水,自堪怜。”这三句是全词的中心语。苏轼在这里用“流光”、“逝水”比喻自己的岁月光阴,抒发了自己对时光易逝的感慨。同时,“自堪怜”一句又表明了他对于时光匆匆流逝的无奈和惋惜之情。

过片处三句:“明年屈指半百,勋业愧前贤。”这几句是说,明年就要满五十岁了,可是功名事业上却没有什么成就。因此,他不禁感到惭愧。这里的“屈指”二字,既写出了时间的推移之快,又表现了作者对自己功业未成的深深自责之情。

最后两句:“霄汉骖鸾无梦,桑梓归耕有计。”这两句是说,虽然我希望能够像鸾鸟一样翱翔于天空之上,但是却没有实现这个梦想;虽然我有归乡务农的计划,但是目前却没有办法实现。这两句话既表现了作者对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心情,又体现了他在政治舞台上失意后的无奈与彷徨。

这首词语言清新自然,意境开阔壮阔,情感真挚深沉。它不仅表达了作者对人生、功业、友情和归隐田园的向往与追求,同时也展现了他独特的个性风貌和艺术才华。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