桫椤树头月皎皎,共坐论诗天欲晓。
大星飞落沧江前,小虫啼遍墙根草。
我爱高人白云姿,对客长赋白云辞。
漫游群仙白银阙,拾得碧海珊瑚枝。
又载云軿下尘世,凉飙微动青霞袂。
一声铁笛彻长霄,鸾凤和鸣满云际。
高人读律仍读书,白头在堂辞我归。
殷勤彩服寿春酒,江城八月秋晖晖。
【注释】
桫椤(suōléi)树头月皎皎,共坐论诗天欲晓——桫椤树头明月明亮,我们一同坐着谈论诗歌,到了天亮。
大星飞落沧江前,小虫啼遍墙根草——天空中流星划过,落在沧江之滨;墙角蟋蟀声不绝于耳。
我爱高人白云姿,对客长赋白云辞——我喜爱那白云般的高士风度,常常为他写下一首又一首诗。白云辞指写有“白云”两字的诗歌。
漫游群仙白银阙,拾得碧海珊瑚枝——我在漫游神仙们居住的白银宫时,捡到一颗碧绿的珊瑚树枝。
又载云軿下尘世,凉飙微动青霞袂——我又乘坐着云车回到凡世,清凉的晚风轻轻地掀起了青色的衣袂。
一声铁笛彻长霄,鸾凤和鸣满云际——一阵悠扬的铁笛声从高空传来,仿佛是神鸟鸾鸟和凤凰在天空中和鸣。
高人读律仍读书,白头在堂辞我归——这位高人尽管已经年过花甲,但他仍然勤奋地学习,白发苍苍,他告别我回到了他的书斋。
殷勤彩服寿春酒,江城八月秋晖晖——你一定要用精美的礼服来为我祝酒,江城的八月正是秋天,阳光明媚,温暖宜人。
【赏析】
这是一幅以写景为主、抒情为辅的山水画卷。全诗语言清丽自然,意象生动传神,意境开阔辽远。诗人借夜宴之会,抒发了对友人的眷恋之情。
开头二句:“桫椤树头月皎皎,共坐论诗天欲晓。”桫椤树头,指山巅上树木葱茏的地方。皎皎,明亮貌。皎洁的月光照耀着山巅,我们在树下坐着谈论诗文,直至东方发白。
三、四两句:“大星飞行落沧江前,小虫啼遍墙根草。”这两句写夜晚的景色:明亮的星星像巨大的流星一样向南方坠落,小昆虫的鸣叫此起彼伏,响彻整个院落。
第五六句:“我爱高人白云姿,对客长赋白云辞。”高人,指朋友。白云辞,指写有“白云”两字的诗歌。诗人赞美朋友如白云般飘逸超脱的气质,常为客人撰写有关白云的诗词。
接下来八句:“漫游群仙白银阙,拾得碧海珊瑚枝。又载云軿下尘世,凉飙微动青霞袂。”这里描写了诗人与仙人共游仙境的情景。白银阙即仙境。青霞袂,形容仙人飘举的样子。诗人乘云车来到人间,清风拂面,衣袖微微飘动。
“一声铁笛彻长霄,鸾凤和鸣满云际。”这里描写音乐的美妙。铁笛声响彻长空,仿佛神鸟鸾鸟和凤凰在空中和鸣。
第九十句:“高人读律仍读书,白头在堂辞我归。”这里写了友人虽已老迈但依然勤学不辍的情景。白发的老人在书房中辞别我,回归自己的书斋。
最后两句:“殷勤彩服寿春酒,江城八月秋晖晖。”这里写饯行。主人盛情设宴,为远行者送行。江城,指扬州。八月的扬州秋高气爽,阳光明媚。
全诗以写景为主,通过描绘山巅夜谈、群仙游宴、云车云骖、铁笛长霄等场面,渲染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氛围。作者运用丰富的想象和优美的比喻,创造出一个充满神奇色彩的仙境,把读者带入了一个梦幻般的境界。全诗结构完整,层次分明,由浅入深,由近及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