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郁难自居,偶思散遐嘱。
主丈登西林,断崖倚修竹。
崖上丛花开,飞禽自相逐。
崖下清川流,水光泛嘉木。
四月风雨多,平野一时绿。
长啸白日低,烟云起空谷。
俯视万化间,劳生亦何足。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的自然景象,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赞美和对生活的感慨。
首句“沈郁难自居”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忧郁与沉静,这种情感贯穿全诗,为整首诗歌营造了一个深沉的氛围。
第二句“偶思散遐嘱”则表现了诗人的思绪飘远,他将自己的思绪分散到遥远的地方。这里的“遐嘱”可以理解为向远方的人或事物倾诉自己的心事。
第三句“主丈登西林”,描绘了主人登上了西林的情景,西林可能是指山中的某个景点或者高地。这句诗通过描写主人的行为,为后面的景色描绘做好了铺垫。
第四句“断崖倚修竹”,描绘了悬崖边上修长的竹子,这里的“修竹”指的是高耸入云的竹子,给人一种挺拔、坚韧的感觉。这句诗通过竹子的形象,为下面的景色描绘增添了一份灵动感。
第五句“崖上丛花开”描绘了悬崖上的花朵盛开的景象,这里的“丛花”指的是各种花朵聚集在一起,形成了一片花海。这句诗通过花朵的形象,为下面的景色描绘增添了一份生机与活力。
第六句“飞禽自相逐”,描绘了空中的鸟儿自由自在地飞翔,它们相互追逐的场景。这句诗通过鸟儿的形象,为下面的景色描绘增添了一份动态的美。
第七句“崖下清川流”,描述了清澈的河流从高处流向低处的景象,这里的“清川”指的是水流清澈的小河。这句诗通过河流的形象,为下面的景色描绘增添了一份宁静与和谐。
第八句“水光泛嘉木”,描绘了河水倒映着美丽的树木的景象,这里的“水光”指的是水面反射出的光线,而“嘉木”指的是美丽的树木。这句诗通过树木的形象,为下面的景色描绘增添了一份静谧美。
第九句“四月风雨多,平野一时绿”,描述了四月里风雨交加的情景,以及平原上绿色植物生长的场景。这句诗通过雨水和绿色植物的形象,为下面的景色描绘增添了一份生动与变化。
第十句“长啸白日低,烟云起空谷”描绘了诗人放声长啸的场景,以及山谷中云雾缭绕的景象。这句诗通过长啸和云雾的形象,为下面的景色描绘增添了一份豪迈与旷达。
最后一句“俯视万化间,劳生亦何足”,诗人俯瞰着世间万物的变化,感叹人的生命是多么短暂和微不足道。这句诗通过俯瞰万物的形象,为整个诗歌画上了句号,同时也引发了读者对生命意义的思考。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和生命的热爱与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