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溟鱼背几千里,负我大梦游弱水。
蓬莱隔眼不盈拳,碧落香销吹不起。
茜裙女儿怀远游,远人不归明月羞。
宝钗绾髻翠欲流,凤鬟十二照暮秋。
女娲炼石补天手,手拙石开露天丑。
琼楼玉宇亦人间,直指示君君见不。
斯须鱼去梦亦还,白云与我游君山。

君山行

北溟鱼背几千里,负我大梦游弱水。

蓬莱隔眼不盈拳,碧落香销吹不起。

茜裙女儿怀远游,远人不归明月羞。

宝钗绾髻翠欲流,凤鬟十二照暮秋。

女娲炼石补天手,手拙石开露天丑。

琼楼玉宇亦人间,直指示君君见不。

斯须鱼去梦亦还,白云与我游君山。

注释:

  • 北溟鱼背几千里,负我大梦游弱水。
  • “北溟”指的是北方的大海,“鱼背”比喻梦境或幻觉中的景象。这句话表达出诗人在梦中穿越数千里的距离,来到了一个遥远的梦幻之地。
  • 蓬莱隔眼不盈拳,碧落香销吹不起。
  • “蓬莱”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海上仙山,而“不盈拳”表示距离之遥远,仿佛触手可及却无法到达。这里的“碧落”可能指的是天空,“香销”则可能是形容某种美好的东西消逝,无法被吹起。
  • 茜裙女儿怀远游,远人不归明月羞。
  • “茜裙女儿”形象地描绘了一个美丽的女子,她怀揣着对远方亲人的思念。当远方的人不回来时,明月似乎也变得羞涩,不敢露面。这句诗表达了对远方亲人的深深思念和担忧。
  • 宝钗绾髻翠欲流,凤鬟十二照暮秋。
  • “宝钗”是指古代妇女发饰中的金钗,“绾髻”即扎起头发。这里描绘了一位女子梳妆打扮的情景,她的发髻上戴着金色的宝钗,翠绿色的发丝如同流水般流淌,显得格外美丽动人。同时,“凤鬟十二”暗示了她的发型,即头顶上的发髻像凤凰一样华丽。这句诗赞美了女子的美丽和优雅。
  • 女娲炼石补天手,手拙石开露天丑。
  • “女娲”是中国神话传说中的创世神之一,她用五色石炼制了补天之石。这里比喻诗人有超凡脱俗的才能,但因为不够熟练,反而露出了破绽。这句诗既赞扬了诗人的才华,又暗示了他在某些方面的不足。
  • 琼楼玉宇亦人间,直指示君君见不可。
  • “琼楼玉宇”是指华丽的宫殿,用来形容神仙居住的地方。这里指出即使这些美好的事物都是人间的,但却是无法让人一见的。这可能是因为某些东西太过虚幻、遥不可及,或者因为它们本身就带有某种神秘、禁忌的意义。
  • 斯须鱼去梦亦还,白云与我游君山。
  • “斯须”表示一会儿,“鱼去”指梦中的鱼儿离去,“梦亦还”则意味着梦境会再次出现。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梦境的留恋之情,他渴望能够再次体验那种如诗如画的美好场景。最后,“白云与我游君山”则是他对仙境的一种向往和追求。

赏析:
这首诗以梦境为载体,通过对仙境与现实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于超脱尘世、追求理想生活的向往之情。首句“北溟鱼背几千里,负我大梦游弱水”,以神话般的意象开篇,将读者带入一个遥远的梦境之中。接着,诗人通过描绘仙境中的美好景象,如“蓬莱隔眼不盈拳,碧落香销吹不起”,以及仙境中的女子们的美丽动人,表达了对仙境的赞美之情。然而,诗人也巧妙地通过“手拙石开露天丑”这样的诗句,暗示了仙境的虚幻与不可捉摸,增添了一层神秘的色彩。最后两句,“斯须鱼去梦亦还,白云与我游君山”则是对整首诗的总结,表达了诗人对于梦境的留恋之情,同时也透露出他对于现实世界的不满和对仙境的向往。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既展示了诗人的艺术才华,又表达了他的内心世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