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载流离东复西,岁时霜露独凄凄。
子规似识终天恨,飞上松梢尽日啼。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对诗句的理解和赏析。解答此题,要结合具体诗句,从思想内容、艺术手法、语言表达等方面展开分析。“谒先君墓”是题目,点明了全诗的内容,即诗人在清明节扫墓时触景生情,想到自己已经去世的父亲的墓地,表达了怀念之情。首句写诗人流离失所,东奔西走,漂泊不定;第二句说每到岁末寒冬,诗人就感到凄清冷寂;第三句说杜鹃鸟仿佛能听到诗人的哀伤,飞到松树枝头,整天不停地啼叫。
【答案】
译文:十年来我四处流浪,东奔西走,飘泊不定。每年到了岁末寒冬,我就感到凄凉寂寞,独自忍受着寒霜和冷雨。
我的父亲已经仙逝,我来到父亲的坟墓前,看到那棵老树依然挺立,便不禁悲从中来。杜鹃鸟仿佛能听懂我的心声,飞上枝头,终日啼叫。
赏析:这是一首悼亡词,抒发了作者对亡父的思念与追怀之情。全词以景起兴,寓情于景,融情于景,情景交融而浑然无迹。首句写诗人流离失所,漂泊不定。次句写每逢岁暮冬残,诗人都感到凄凉寂寞、独自忍受着寒霜和冷雨。第三句写诗人来到父亲坟墓前,看到那棵苍劲的老树依然挺立,便禁不住悲从中来。第四句写杜鹃鸟仿佛能听懂诗人的哀伤,飞到枝头,终日啼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