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从草际伴啼螀,偏逐西风入我床。
心事甚如愁欲诉,秋吟直与夜俱长。
一年时节虫声早,半树梧桐月影凉。
忆得重胡衰柳下,健儿笼汝斗斜阳。

诗句解释

  1. 不从草际伴啼螀 - 蟋蟀通常在草丛中鸣叫,但诗中的蟋蟀选择不去与蝉一同在草丛中鸣叫。
  2. 偏逐西风入我床 - 蟋蟀似乎故意追随西风进入诗人的床铺,表现出一种有意的陪伴。
  3. 心事甚如愁欲诉 - 此句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忧愁如同蟋蟀的鸣叫声一般,难以用言语表达。
  4. 秋吟直与夜俱长 - 秋天的声音(蟋蟀的鸣叫)与夜晚的时间一样漫长。
  5. 一年时节虫声早 - 每年秋天,蟋蟀的叫声总是比别的动物要早。
  6. 半树梧桐月影凉 - 描述了月光下梧桐树的影子,给人一种清凉的感觉。
  7. 忆得重胡衰柳下 - 回忆起过去在荒凉的胡地(古代对边远地区的称呼),柳树下的情景。
  8. 健儿笼汝斗斜阳 - 使用“健儿”和“笼汝斗”来形象描绘夕阳的景象,其中“汝”应为“日”,是太阳的意思。

译文
蟋蟀不再跟随其他虫类在草丛中鸣叫,
而是偏爱追随西风飞入我的床铺。
我心中的忧虑仿佛要向人倾诉,
秋天的吟唱与夜晚的时长无异。
每年秋季,蟋蟀的叫声总是早早开始,
月光下的梧桐树影显得异常清凉。
我想起那荒凉的胡地,柳树之下的场景,
夕阳被笼子里的阳光照射,影子斜斜地伸展。

赏析
此诗通过对蟋蟀的观察,抒发了诗人对自然景象的感慨以及内心深处的情感。首句通过对比强调了诗中的蟋蟀与众不同的行为,第二句则表达了其对西风的喜爱,这种喜爱可能源于西风带来的凉爽或自由。第三句将蟋蟀的鸣叫比喻为人的忧愁,增添了情感的深度。第四句将秋天的虫鸣与夜晚的长度相提并论,显示了时间的流转和自然的规律性。

接下来的几句描绘了蟋蟀的习性及其对环境的感受。第五句提到蟋蟀总是比其他动物更早地开始鸣叫,反映了其敏锐的季节感。第六句通过月影的描写,传达了月光下景物的清冷之美。最后两句通过回忆古时的胡地和夕阳的景象,展现了诗人对往昔的回忆和对历史变迁的感慨。

整首诗以蟋蟀为中心,通过对它的细致观察和情感投射,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以及对人生和历史的思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