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钓秋江不为鱼,六韬尚拟载徵车。
东南腥血方涂地,何用人间有此书。

【注释】

1.号:自称。莘野:指汉末著名隐士严子陵(字子陵)的故里,位于今浙江桐庐。钓滨:指东汉末年著名隐士严光的故乡,位于今浙江桐庐。2.六韬:本指古代兵书《六韬》中的六篇,此处泛指兵书。3.东南腥血方涂地:意即东南方向正发生血腥的战争,遍地都是战争带来的死亡和创伤。4.何用人间有此书:意即何必还要流传这样的书籍呢?5.赏析:(1)首句写严光不慕名利,隐居垂钓,自得其乐;次句写他虽以文才著称却不求仕进;三句写严光看透当时东南地区正在发生的腥风血雨的战争,并认为这场战争不值得为之付出代价。(2)全诗表达了作者对严光不仕不隐、安贫乐道的生活道路的赞赏之情。

【译文】

我称你为莘野钓鱼人,你来给我写一首诗吧,我给你一首诗,你给我一首绝句。

你意欲垂钓秋江,不是为了捕鱼,而是想效法古人张良,驾着征伐的车辆去辅佐君王。

东南方向正发生血腥的战争,遍地都是战争带来的死亡和创伤,又何必还要流传这样的书籍来玷污人们的耳目呢?

赏析:

这是一首题画诗。画面上,一位渔翁,身披蓑衣,头戴斗笠,在秋江垂钓,悠然自得,神采飞扬。这位渔翁是谁呢?原来就是东汉初年的名臣严光。严光是汉光武帝刘秀的同窗好友,两人曾一起师从太傅挚恂(tì xiùn)。后来,刘秀当了皇帝,但始终念念不忘旧时的同学,所以每次出巡时都要到他们当年读书的地方看看。严光听说刘秀要来,就跑到富春山中躲了起来。刘秀派官吏去请他出来做官,严光坚决不从。最后,刘秀只好亲自登门拜访。严光一见刘秀,立即把头垂下去。刘秀问他为什么这样做,严光说:“过去我和你一起读书的时候,你常常把我比作‘仲尼之孙子’,现在我虽然做了大官,却像当年的奴隶那样卑躬屈膝地侍奉你,这怎么行呢?”刘秀听了十分感动。严光说:“从前我和你一起避乱于富春山,那时我们经常谈论天下大事。我常对人说:‘古人富贵不能忘贫贱朋友,你以后一定要记住啊!’现在,我要离开你们到富春山隐居去了。”说完,他就真的离去了。严光在富春山隐居期间,时常给刘秀送一些鱼来,让刘秀品尝一下。后来,有人向刘秀建议说:“严光是个贤士,您为什么不让他出来做官呢?”刘秀听后很不高兴地说:“过去我多次请他出来做官,他都推辞不肯,现在怎么能强迫他来做官呢?”于是严光便隐居在富春山中,直到去世。严光的一生,正如他的堂兄刘伯玉所评价的那样:“清白守节,死生不移。”

严光的故事,在历史上传颂了很久。这首诗就是诗人根据这一历史故事写的。严光并不追求荣华富贵,而甘愿在家乡过清贫的生活,过着与世无争的日子。他在垂钓之余,常常吟咏“垂钩碧溪静”、“水清沙自闲”之类的诗句,表达自己对这种生活的喜爱和向往。因此,当他听说汉光武帝要来看望自己时,他非常高兴,欣然从山中走出,准备迎接圣上的驾临。但是,当他看到圣上穿着朝服来到面前时,他却马上把头低下,表示自己不敢接受这个殊荣。汉光武帝问他说为什么这样做,严光回答说:“我过去曾经跟你说过,你要把我和孔子相提并论。现在你既然已经做到了这一点,那我就应该像孔子那样做一番事业了。可是我现在只能做一个普通的老百姓,没有能力去做这件事,所以我只好低头了。”汉光武帝听了非常感动,他连忙说:“我早就知道你是一个贤明的人,你为什么要隐居起来呢!”严光说:“我过去曾经跟你讲过一句话,叫做‘富贵不能忘贫贱朋友’。你现在虽然已经贵为天子,我却像过去的奴隶一样卑躬屈膝地侍奉你,这不是我真正想做的呀!我过去曾经对你说过:‘将来有一天我要到富春山中去隐居,不再过问世事了。’现在你却逼我出来做官,这不是你真正想做的呀!”说到这里,严光突然站起身来,昂首挺胸地说道:“我过去曾经对你说过这样的话。现在你却要强迫我做官,这是不对的!我不能接受你的要求。”说完,他转身就跑出了大门。从此以后,严光便再也没有出现过。

严光之所以能够拒绝汉光武帝的邀请而不做官,除了他有高尚的道德修养外,也与他淡泊名利的态度有很大关系。严光曾经说过:“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入。”这句话表明了他对富贵的不屑一顾以及他不愿做官的决心。另外,严光的淡泊名利还表现在他对权力的轻视以及对金钱的看穿。他曾对朋友说:“钱多则贪,酒醇而易醉。”这句话既表现了他对财富的看法又表现了他对于权力的看法。因此,当他听到汉光武帝要来接他去当官时,他只是把头低下表示谦让;当他听到汉光武帝要强行挽留他时,他更是义正词严地顶了回去。严光的这种态度和行为,不仅使他得到了人们的喜爱和敬仰,而且也使他成为了一个受人尊敬的贤士。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