铿锵国风始,孰云堕微茫。
祇今寂寥中,满耳犹洋洋。
聋俗自无闻,此音初不亡。

【注释】奉和族祖紫岩翁谩兴十首 其三:奉和,是臣子向君主呈献诗歌的一种形式;族祖,即本家族的祖先。紫岩翁,指作者的曾祖父王洋,曾任紫阳军节度使、检校太尉。谩兴,即“漫兴”、“无端”之意,即随随便便地抒发情感。铿锵,形容声音响亮、有节奏感。国风,指《诗经》,这里泛指诗歌。堕微茫,意为坠落、消失。聋俗,指没有听觉的人。此音,指这首诗的声音。初不亡,意为最初没有被遗忘。

【赏析】这首诗是诗人在奉和族祖紫岩翁谩兴十首中第三首的译文。紫岩翁,即王洋,曾祖父,曾任紫阳军节度使、检校太尉。诗的前两句写紫岩翁的诗声开始响彻四方,谁还会说它已坠落于无形之中?这两句是全诗的关键句,它表明了紫岩翁之诗声并未消失,而是仍然响彻于世。后两句则是对前两句的具体说明。诗人说紫岩翁之诗声响彻于世,那么人们自然也会听到他的诗声,并且会像耳聋的人那样不会听见他的声音。然而实际上并非如此,紫岩翁的诗声虽然起初被人们忽略,但现在却重新传唱起来,而且传唱得更加广泛和深远了。这两句诗既与前两句呼应,又为后两句做了铺垫。全诗通过对紫岩翁之诗的歌颂,表现了诗人对前辈的崇敬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