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头不死见时清,子女相依解授经。
何用生男作晁错,乃翁一语不曾听。

【注释】

伏生:汉文帝时,伏生曾传《尚书》给晁错学习,后因晁错被杀,伏生便绝食而死。何用:为什么?乃翁:你的父亲。一语:一句话。

【赏析】

此诗为题画诗。诗中借伏生授书的故事,表达了作者对于封建时代“愚忠”观念的批判态度。全诗语言平易,但含义深厚,耐人寻味。

首两句是说,白发老翁虽已死去,但他的精神却永存。他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在他生前,有子女为他传经解经,让他得以传授知识,所以,他的精神和生命才得以永存。这里的“白头不死”,是指伏生虽然已死,但他的精神和思想却永远存在。

诗人又进一步表达了他对伏生精神的理解:“子女相依解授经”。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伏生的子女们为了传承他的思想,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他们相互支持,共同面对困难,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这里的“子女相依”是指伏生的子女们为了传承他的思想,不惧危险,不畏艰难,他们相互支持,共同面对困难。而“解授经”则是指他们的这种行为是为了传承知识,传授经验。

最后一句“何用生男作晁错,乃翁一语不曾听”则是对前面的诗句的进一步阐释。这里的“生男作晁错”是指伏生的儿子们为了追求个人利益,而放弃了父亲的思想,成为了“晁错”。这里的“一语不曾听”则是指伏生曾经对他们说过的话,但他们并没有听从。这里的“生男”是指伏生的儿子们,“作晁错”是指他们为了追求个人利益而放弃了父亲的思想。而“一语不曾听”则是指伏生曾经对他们说的话,但他们并没有听从。这句话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一种现象,即一些人为了追求个人利益,而放弃了自己的责任和使命。

整首诗通过伏生授书的故事,表达了诗人对封建时代“愚忠”观念的批判态度。同时,这首诗也体现了诗人对于知识和真理的追求,以及对人生价值的思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