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形骸聊假合,丹青毛角巧相宜。
老拳痛手交攻尔,粉骨碎身知为谁。
不似惊狂持索处,正如觳觫过堂时。
漆园傲吏真达者,未肯生为太庙牺。
春牛
土木形骸聊假合,丹青毛角巧相宜。
老拳痛手交攻尔,粉骨碎身知为谁。
不似惊狂持索处,正如觳觫过堂时。
漆园傲吏真达者,未肯生为太庙牺。
注释翻译赏析
- 春牛:即土牛,古代用于送寒气和象征春季开始的农事活动,立春时重新制作。
- 耕夫持犁杖鞭打春牛:这一习俗称为“打春”,象征春天的到来和农业生产的开始。
- “土木形骸”指自然形成的形体,“聊”表示勉强;“丹青毛角”指画中描绘出的形象,“巧妙相宜”则表示形象生动逼真。
- “老拳痛手交攻尔”,形容鞭打春牛的动作既激烈又痛苦,而“粉骨碎身知为谁”则是说这样做是为了农业的发展,虽然牺牲巨大但无怨无悔。
- “不似惊狂持索处”,意味着这种场景不像是故意制造的惊吓或恐慌,而是农耕文化的一部分。
- “正如觳觫过堂时”,比喻耕作过程中的紧张与谨慎如同觳觫(惊恐发抖的样子)通过厅堂一样,体现了劳动人民对自然的敬畏和对农事的重视。
- “漆园傲吏真达者”,借用庄子的朋友惠子曾以濠梁之鱼自比,表达了作者对超脱世俗、淡泊名利的态度,以及他对自己命运的坦然接受。
译文
春牛,即土牛,古代用来送寒气和象征春天到来的农事活动,立春时重新制作。耕夫手持犁杖鞭打春牛,这个习俗称为“打春”,象征春天的到来和农业生产的开始。尽管鞭打春牛的动作激烈且痛苦,甚至有人因此受伤,但他们为了农业发展,无怨无悔地付出自己的一切。这种场景并非人为制造的惊恐或恐慌,而是农耕文化的一部分。耕作过程中的紧张与谨慎如同觳觫通过厅堂,体现了劳动人民对自然的敬畏和对农事的重视。作者借此表达自己对超脱世俗、淡泊名利的态度,以及对自己命运的坦然接受。
赏析
这首词通过对春牛和打春这一传统农耕文化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深深敬意和对自然规律的尊重。词人通过对春牛形象的描述,巧妙地将农耕文化的象征意义融入其中,表达了对农业生产的热爱和对农民辛勤劳作的赞美。同时,词人也通过描绘鞭打春牛的场景,传达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以及对劳动人民坚韧精神的赞扬。此外,词人在词中还透露出一种超脱尘世、淡泊名利的思想情怀,展现了他对生活的独特理解和价值追求。整体而言,这首词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思想内涵,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